《肖申克的救赎》之崇高美探析

时间:2022-02-26 03:14:10

[摘要]崇高是美学中的重要审美范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杜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外在力量,超越了自我,达到了全新的人生境界,完美地阐释了崇高美的内涵,成为影视美学中表现崇高美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崇高美;坚持;自由;融入

《肖申克的救赎》根据斯蒂芬,金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成,曾获得1995年美国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讲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被控谋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判处两项终身监禁后送入肖申克监狱服刑,在狱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用了20年的时间挖通了一条地道而成功越狱的故事。故事的情节不算新颖,那么究竟是什么牢牢地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令人看后感到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呢?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美。崇高是美学中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一种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肖申克的救赎》通过主人公安迪,杜方的奋斗完美地阐释了崇高美的内涵,下面试从安迪战胜外在力量和对自我的超越两个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一、战胜外在力量

英国哲学家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中指出人类的“自体保存”本能即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是崇高美产生的基础。人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就要和自然、社会及他人作艰苦的斗争,外力越强大,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越崇高。安迪未入狱前是波特兰银行的副总裁,有着优越的社会地位、美满的家庭和富足的生活,但这些似乎在瞬间就被打得粉碎,妻子的背叛无疑是划在心口的第一刀,接着妻子被杀,自己也随着法官的判决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安迪甚至来不及想清楚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就发现自己必须面对漫长而残酷的监狱生活,而这种生活正是代表着假恶丑的强大的外在力量。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肖申克监狱中对人的尊严的践踏和视生命如草芥的冷酷。当安迪和其他的新犯人刚来监狱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老犯人瑞德就用画外音的形式描述了这里的冷酷,典狱长诺顿宣布这里只信奉纪律和圣经,看守长哈利对犯人随意殴打。犯人们赤身露体地接受粗大水柱的冲刷和消毒药粉的刺痛,完全被剥夺了人的尊严。老犯人们用新犯人来打赌取乐,当终于有新犯人忍受不了而放声大哭时,他们却鼓掌哄笑,哈利把那个哭泣的犯人殴打致死,人们甚至都不知道那可怜的人的名字。安迪整晚一言不发,当听说被打的犯人死了的时候,他却突然开口问道:他叫什么?这里的名字就是对一个生命的尊重与纪念。但没有人在意,因为生命在这里被视同草芥。

其次要面对监狱生活极为恶劣的环境。与以前的生活相比,无疑是从天堂落到了地狱,窄小冰冷的牢房,粗糙少量的食物,严格划一的纪律,繁重的劳役,单调的日子,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外部环境的威压。这些对安迪来说都不是不能忍受的,更大的威胁来自于那对同性恋的姐妹花对他的觊觎。在入狱后的前两年中,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伤,日子在殴打与反抗中一点点地熬过,如果没有转机,安迪最终会被击垮。

再次要面对掌握监狱丑恶势力的强大敌人。以典狱长诺顿为首的监狱管理系统享有着绝对的权力,他们殴打犯人,草菅人命,贪污受贿,无恶不作。我们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哈利打死了哭泣的犯人却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把姐妹花之一的伯格斯打得终生只能在轮椅上让人喂饭,诺顿设计谋杀了能证明安迪无辜的汤姆,贪污的黑钱以百万计。相比之下那些关禁闭、虐待犯人的行为已经显得非常的微不足道了。

就是在这些使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外在力量的威压下,安迪用自己的力量与之相抗衡,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环境,虽然看起来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但事实上只要人肯努力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安迪的力量源泉就是知识、智慧与坚持。最早我们看出这种力量发生作用是犯人们在户外修理工厂屋顶的时候,安迪听到哈利为继承遗产要交一大笔税而烦恼,立刻把握住这个机会,冒着被推下房顶的危险向哈利提出可以帮他操作免税,条件是要求哈利为做工的犯人们每人买三瓶啤酒。借此他A得了哈利的信任和犯人们的友情。所以当他又一次被姐妹花殴打住进医院后,哈利把首恶伯格斯打成终生残废,使安迪终于摆脱了生活中最紧迫的一个威胁。当典狱长诺顿想利用他而来考察他时,他引用圣经巧妙的回答使诺顿非常满意,后来才一步步成为整个监狱的报税经纪人和财务管理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些特权。利用这些特权,当人们把时间消磨于无谓的各种小嗜好上时,他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给参议院写信要求拨款,最终把只有极少量书的一间破房子改建成为藏书丰富、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看书学习上课、打球下棋的宽敞完备的图书馆,帮助许多人取得了自考的文凭,使他们不再冷漠而麻木地生活。在做这一切的同时每天晚上当人们都酣然入梦的时候,安迪却在用那把小小的手槌挖着越狱的地道,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仅用不到20年就完成了瑞德认为得六百年才能完成的庞大工程。他帮助诺顿管理黑钱,利用自己天才般的经济处理能力凭空创造了一个负责人出来,并在越狱前夕机智地用圣经和假账本换出了诺顿的真账本,使其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每一步都是那么完美,那么深思熟虑,环环相扣,展现出安迪所拥有的真与善的强大力量。

二、对内在自我的超越

外在的威压虽然几乎强大到挟泰山之力的地步,但真正难以战胜的还是人的内在自我。事实证明,更多的失败者不是因为缺乏战胜外在的力量,而是不能超越自己的内心。只有当人通过对外在和自我的斗争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时,真正的崇高美才得以产生。安迪确实具备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如果他灰心绝望不去斗争的话,这些力量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发挥。支持安迪不倒下的精神力量是他最终得到救赎的根本原因,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就是自由和希望。

作为一个银行家,安迪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当他得知妻子的背叛时,他愤怒到几乎失去理智,甚至喝醉了酒拿着枪要报复她和她的情人,但理性使安迪意识到如果报复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无疑他想到了失去自由,这使他克制住了内心的愤怒,把枪扔进了河里。我们可以视为这是安迪对自己的一次超越。不幸的是这次超越没有使他摆脱终身监禁的厄运,而由于他的无辜,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就更加的热烈,更加的让人感到痛苦。影片中最能表现安迪对自由的追求的有四个片断,第一个片断是修房顶时安迪独自坐着含着一种奇怪的微笑看着犯人们喝着啤酒享受自由的感觉,那微笑看起来浑然忘记了所处的环境,仿佛回到了自由的生活中;第二个片断是安迪收到捐赠的图书后擅自播放唱片,当优美的女高音回荡于监狱的各个角落,让所有人都迷醉于音乐的魅力中忘记高墙而获得片刻的自由时,他仍然带着那种微笑枕着双手舒适地半躺在椅子中,就像在家中欣赏歌剧一样自由自在;第三个片断是安迪历尽艰辛,爬过了那条五百码的下水道,最终伸开双臂接受暴雨的洗礼时,这伸开的双臂无疑也是在拥抱自由;第四个片断是安迪在微微的海风中开着一辆红色的跑车, 带着他一贯的微笑向太平洋进发的时候,自由就环绕着他,亲吻着他,与他融为一体。至此,安迪已经完成了对于自我的超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

但如果不是始终怀着希望的话,自由的愿望就会被扼杀在自己的心里,同时也会把自己扼杀于高墙之内,哪怕这个高墙是无形的。影片借瑞德之口提出了“融入”的观点:“这些高墙是很有趣的,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的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融入了这监狱。”融入就是外力战胜了自我的结果。不仅是监狱,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多数的人都是在挫折下放弃了心中曾有的希望而融入了各种规则中,成为没有自我追求的随波逐流的一分子。影片中设计了博斯和瑞德来做安迪的对照,博斯是老图书管理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50年,就在他老到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熟悉新的生活的时候,反而获得了假释。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监狱,身体自由了,灵魂仍然束缚着,博斯无所适从,最终不得不选择了自杀。这是一个把自己融入监狱的人生悲剧。影片中原本还设计了博斯的鸟杰克被博斯放飞后因为过惯了笼养的生活而无法习惯大自然又飞回监狱而死的片断,与影片中一句经典的台词相对应:“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博斯和杰克便与安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瑞德如果没有碰到安迪的话,毫无疑问将成为另一个博斯,瑞德几乎已经融入了监狱,他对未来不敢抱有希望,并且适应了监狱的生活,甚至假释后每次上厕所都还习惯性地请求e人的批准。在影片中,瑞德和安迪对于希望有过三次交流,第一次是安迪因擅自播放歌剧被禁闭两周后在餐桌上的讨论。第二次是安迪洗刷冤屈的希望破灭后从禁闭室出来,和瑞德谈起自己想要度过余生的墨西哥温暖而没有回忆的小岛圣娜达卢,谈起自己所向往的自由生活。第三次是瑞德出狱后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信和路费,在信中安迪说:“记住,瑞德,有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而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这句经典的台词成为全剧最凝练的一个总结,点出入的力量的真正根源在于人的内心,是永不消逝的希望。

当安迪通过20年不懈的努力,最终在战胜了强大的外在力量的同时超越自我,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和境界,不仅救赎了自己,还救赎了自己的朋友,达到了完整意义上的崇高美。安迪这一艺术形象就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物形象,《肖申克的救赎》也就成为影视美学中表现崇高这一审美范畴最经典的范例,一座里程碑式的杰出作品。

上一篇:爱伦·坡小说恐怖色彩渲染手法的多维分析 下一篇:张爱玲与电影的“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