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2-26 08:23:02

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本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共观察患者1815例,其中治疗组1089例,对照组726例,用药方法为治疗组服用伊托必利50 mg,3次/d,共服4周,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结果 伊托必利对餐后饱胀、上腹胀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多潘立酮。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托必利的主要副作用为腹泻、肠鸣和腹痛,但患者基本上可以耐受。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伊托必利;多潘立酮

作者单位:472000 河南省陕县人民医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itional dyspepsia,FD)指排除了肝、胆、胰和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和糖尿病、精神病后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等。文献报道FD在世界各地的地病率在18~64%,有较大的地域性差异,但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近年来的研究证明FD患者存在胃肠动力异常,表明动力减慢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因此,从改善胃肠道动力着手治疗FD可获得较好的疗法效。

伊托必利是一种全新的全胃肠道促动力药,已被证明对治疗FD有效。全能通过非多巴胺、非血清素能通路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肌间神经丛,促进胃肠蠕动。本文应用伊托沙必利分散片治疗FD患者,并与多潘立酮比较,旨在观察伊托必利对FD患者的疗效。

1 患者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陕县人民医院门诊FD患者。FD诊断标准为:①餐后饱胀、上腹胀满、嗳气、恶心、早饱、厌食、上腹痛及呕吐等症状有两种以上,至少持续4周。②内镜检查排除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及上述病史。③实验室、B超和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胃肠道器质性病变。④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等病史。用药前2周停用其他药物。

1.2 用药方法 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伊托必利(山东威海制药公司产品)分散片剂,50 mg/片,每次一片,每日服三次,饭前15~30 min口服,四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杨森制药公司产品)片剂,10 mg/片,用药方法同治疗组。治疗时不伴用其他消化道药物。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内容为餐后饱胀、上腹胀满、早饱、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并打分,0=无症状;1=症状轻微;2=症状较重,但不影响正常活动;3=症状严重,正常活动受限。治疗2周和4周后病情变化由医师随访并核实填表。症状改善1个等级等有效;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FD患者的一般状况分析 本研究共选择2013例门诊FD患者进入本次临床观察,其中56例因未按规定服药而被剔除,29例失访,9例因副作用而拒绝继续治疗。至观察结束,共有可评价病例1815例,1089例进入治疗组,726例进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状况、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症状平均积分方面,两组基本相似。

2.2 FD症状疗效的变化 FD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胀满、嗳气、恶心和早饱,占50%以上,而厌食、呕吐、上腹痛则相对较少。治疗2周后,伊托必利和多潘立酮均能改善消化道症状,但伊托必利优于多潘立酮,其中对上腹胀满、嗳气、厌食、呕吐等尤为明显(P

2.3 疗效的总评价 经伊托必利治疗的1089例FD患者显效761例(69.9%)有效236例(2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13例(21.8%)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腹泻78例(7.2%),腹鸣59例(5.4%),腹痛51例(4.7%)。其他少见副作用的头晕、头痛等共25例(2.3%),但患者基本可以耐受治疗。对照组有133例(18.3%)出现腹痛等副作用,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研究证明FD患者存在着胃动力异常,无论是用核素法、超声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均显示FD患者对固体食物和不消化固体的排空延迟,提示胃肠动力减慢是FD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使用胃肠道促动力药物可以改善FD患者上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1]。既往应用的胃肠道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和胃复安是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但胃复安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虽然多潘立酮无锥体外系副作用,但它和胃复安在治疗过程中均能引起高泌乳素血症,而且多潘多酮只作用于上消化道,故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2]。伊托必利是一种全新的胃肠道促动力药,它是甲苯酰胺衍生物,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协调胃肠蠕动,并增加其动力,具有全胃道促动力作用。国内外已有多次文献报道伊托必利对FD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用伊托必利5 mg,3次/d治疗FD患者1089例,2周后症状即得到改善,治疗4周后,FD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显效率为69.9%,有效率为21.7%;多潘立酮显效率为57.2%,有效率为1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托必利对餐后饱胀、上腹胀满、恶心等症状的疗效更为显著,推测其对运动不良型消化不良可能更为有效。与胃复安和多潘立酮不同的是,伊托必利无抗多巴胺受体作用,理论上无填吐作用,但本临床研究发现,经伊托必利治疗后,治疗组有呕吐症状的患者由30.2%下降到4.5%,对照组由26.4%下降至9.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伊托必利对呕吐亦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是伊托必利能协调胃肠运动的结果[3]。本次研究共用莫沙必利治疗1089例FD患者,其中出现不良反应213例(21.8%),但大多数为可以耐受的腹泻和肠鸣,仅少数患者出现头晕和头痛,表明伊托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肠道促动力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段丽萍,郑芝国,李春农.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2:12(2):6669.

[2] 李增烈.消化不良的临床流行学.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5.

[3] 姚志弼.消化道动力障碍和促动力药.中华消化杂志,1991,12:63.

上一篇: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 下一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