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田径技术的教学与改进方法

时间:2022-02-26 07:58:56

简述田径技术的教学与改进方法

掌握正确的技术对于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田径技术即完成动作的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完善、合理的技术不但要符合运动项目的运动力学特征,还要符合运动员个人身体特点和完成动作的条件。顺利有效掌握运动技术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运动员在学习运动技术阶段得到正确的指导,对于正确技术有清楚的感性认识,知道正确技术的要点,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学习。在初步掌握了正确的运动技术之后,还要在练习中不断找出缺点和不足进行改正,逐渐使运动技术完善起来。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改进要不断进行下去,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身体训练水平,并根据运动员个体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技术特征,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在上述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和教练员采用正确的田径技术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介绍,供读者进行参考。

1教学方法

1.1基本教学方法

田径技术的教学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讲解、示范、直接帮助。

通过这些方法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使学生或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技术概念帮助他们掌握技术动作;教会他们根据技术的需要发挥身体能力;指出和纠正他们的错误。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方法不仅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如教师解释、示范所要求的动作,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指导他们做正确的动作。

1.2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它们在教学中是交替使用的。

完整教学法的特点是按照讲解与示范的要求,以完整的方式反复进行所学技术或练习。它是改进跑、跳、投等各项田径技术的主要方法。在进行完整教学法教学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某些修正。

分解教学法的特点是根据学习完整技术动作的需要,对完整技术动作的某些局部动作进行分解学习,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学习、纠正、改进和巩固完整技术动作中的这些局部动作。学生或运动员有时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练习单个动作或细节,待单个动作掌握和巩固之后,再与完整技术的其它部分相衔接。然后,学生或运动员进行完整技术练习,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纠正的动作细节的领会上。如,跳远的学习可以分别进行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的分解学习和练习,在基本掌握之后进行完整技术的整体练习,并不断改进各个部分的不足,使整体动作不断完善;同样,投掷标枪技术的学习也要分解为助跑、原地投枪、助跑投枪等技术环节进行学习和练习,最后进行完整技术学习,并不断改进整体技术。在分解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只有在不改变技术结构条件下,所掌握的单个技术才能很容易地结合到完整技术中去。

最后,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掌握完整技术是练习的目的,分解技术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因此要把掌握完整技术作为首位,把学习分解技术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本末倒置,特别是在基本掌握了技术之后主要应进行完整技术的练习和改进。

1.3 改变条件进行教学

在学习和改进田径技术的过程中,为了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技术,教师和教练员可采用降低条件和提高难度等不同方法来促进学习。

首先,在学习动作的最初阶段,为了正确地领会所学动作的要领,教师和教练员可以采取降低条件的方法,使运动员和学生能够更容易地领会动作和完成动作。如学习跳远起跳时,可以用棕垫或画出起跳区代替踏板,减小学生因注意上饭而不能集中注意力练习起跳动作的问题;还可以降低助跑速度,以减小起跳的难度。在投掷项目中,可以采用轻器械进行动作练习,使运动员和学生更容易体会动作的要领。跨栏项目可以降低栏高,或者调整栏间距.使运动员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动作要领上;但是这种降低条件的练习只适合在初学阶段的学习和领会动作要领时进行,不能长时间进行,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其次,学习和领会动作的要领的另一种方式是加大完成动作的难度。这种方法与降低难度的方式相反,但是目的都是要正确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如果在有一定难度的条件下能够正确地完成动作,就能更加容易地在正常条件下完成正确动作了。增加难度的方法有很多,如跳远起跳练习时,在距离起跳点350―450厘米的地方设置一个高100―120厘米高的横杆,运动员起跳必须跳过横杆,使起跳更加有力、充分;在铅球和铁饼的练习时,在投掷的前方用两根长竹竿中间横拉起橡皮筋,设立高度标记,投出的铅球或铁饼必须高出橡皮筋,以达到控制出手角度的目的;在400米栏跑道上建标记,强化栏间距的步伐和节奏;在投掷练习中采用重器械练习等。总之,提高难度的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手段。

最后要说明的是:降低难度和增加难度的练习的目的都是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为达到不同目标所采取的辅助练习手段,这些练习不能代替正常条件下的技术练习。运动员或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准确的技术动作之后要大量地进行技术训练,这些训练要在正常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按照比赛要求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比赛需要的技术。

2. 改进技术的方法

2.1评价技术

在掌握与改进技术的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评价,找出错误是必要的环节。评价技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直观形象评价。直观形象评价是教练员和教师对通过观看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所得到的直接感官印象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优点是快速、直接。由于是在现场进行,教练员可以直接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点评,运动员快速得到反馈可以更有效地改进。有研究表明,运动员在完成动作后在大脑皮层还有运动的痕迹,如果在30秒内得到反馈意见,对于改正动作是最有效的。

影像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训练过程中使用录像技术已经很普遍,这对于评价技术动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看动作录像的好处是可以反复观看,通过看运动员自身的动作录像和优秀运动员技术录像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特别是对于运动员本人能够非常感性地看到自己动作形态,能够发现自己在运动时体会不到的问题。如果能够进行现场录像,并进行回放,对于改进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技术分析。对于录像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是更加准确的技术判定方法,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发现运动员在以最大速度、最大力量完成技术动作时的缺陷和不足,如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同时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花费时间长,需要专业人员完成。

2.2找出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

通过评价技术可以发现错误的技术动作,产生这些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有多种,教练员要细致进行分析。一是运动员建立的技术概念不够正确,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一些动作的细节上;二是运动员技术动作还没有形成牢固的正确动力定型,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技术动作;三是外界的影响,如参加大型比赛紧张或过度兴奋,会产生动作僵硬、过大等;还有在运动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也会出现错误动作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教练员和教师可以凭借经验大致判断出来。一般来说,年龄小的或者是初学者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是前两种,技术比较熟练的运动员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多为后者,外界的影响对大多数人都有,但是程度可能不同。

2.3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首先,纠正错误动作要根据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如对于动作掌握不牢固的年轻队员要大量地重复练习正确动作,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以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对于因为身体素质欠缺而造成动作不正确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对于容易紧张的运动员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并多参加比赛,克服紧张情绪等。

其次,在运动员技术动作错误较多时,如同时存在2个以上的错误时,要抓住主要错误进行纠正,然后再纠正其他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其他错误是由于主要错误而产生的,纠正了主要错误,其他错误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纠正错误动作时要以正面引导,即多看正确的动作、多讲如何做正确动作,从视觉到语言都是正反馈,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视觉表象和思维表象。而过多地重复错误动作会建立负反馈,反而强化错误的表象。这一点很多教练员和教师没有注意到,应该提起注意。

具体在改进技术的实施中,可以采用前面提出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降低难度和增加难度等方法。

3.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和改进技术

3.1 具备必要的身体训练水平

田径运动员的技术学习和改进是整个田径项目训练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同时进行的还有其他内容,如普通素质训练、专项素质训练等。单就技术的学习来说,对不同阶段的运动员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技术上的要求要有相应的身体素质要求,因此不同阶段的运动员要具有相应的身体训练水平,这是他们学习技术和改进技术的基础,教练员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避免因身体能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等)达不到要求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

3.2改进技术的重复次数

改进技术的练习或训练课次数,不仅决定于动作结构的难度,而且也决定于完成动作或练习的强度与特性。在最大强度练习时,由于身体疲劳出现早,使运动员失去继续练习技术的兴趣,所以练习时间短。练习的重复次数控制在能将动作完成得轻松自如,不出现多余的紧张为宜。随着轻度疲劳的出现,应该停止练习,可以继续进行发展素质的其他练习。

3.3改进技术的练习强度

改进和巩固技术的训练课应该采用量小、次数多的练习,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这种训练课中,一般采用小或中等用力,在未能正确掌握技术之前,不应该采用极限用力的练习,在技术学习和改进中,有一些技术是需要采用接近极限用力才能体会和掌握的,如标枪、铅球等项目的最后出手用力、短跑的起跑等,这就需要教练员进行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列.巴.马特维也夫.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袁作声,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邮编510300

上一篇:游泳运动员的合理营养补充 下一篇: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犯规特征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