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在小说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25 12:31:01

复述在小说教学中的作用

复述,狭义的理解是“重复”,即保持原文面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不是复述了。最基本的要求是复述者应熟悉文本,抓住事件的主要内容,人物、名称以及具体的时间等,切不可模棱两可,张冠李戴,李代桃僵。其实,复述不单纯是重复,还可以添加适当的联想与想象,以使复述更丰富。如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行动等等,融入复述者合适的联想和想象,会使人物栩栩如生,如真人现身,历史回放。

那么,复述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复述过程中,学生至少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1. 学生需要对全文进行理解性的熟读,从而对全文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再从整篇结构的角度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判断其取舍.

2. 语言信息重新认定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原文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句子层面上进行重新组合,并且要注意语句表达的形式特点;

3. 学生对原文的复述要有一定的概括性,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呼应,层次要清晰,重点要突出。因此,复述过程就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创造的过程。

二、课文复述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中学语文所出现的各种文体中,最适合用复述方式教学的莫过于小说教学了。

小说因其具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典型而具体的环境描写和栩栩如生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而深深地吸引着中学生,尤其是已经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知识储备的高中学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小说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一篇小说,无论它是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节选,可以肯定地说,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的是它的情节。因为情节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曲折性、趣味性,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通过故事情节来体现的。从小说鉴赏这个角度来说,也只有理清了小说的情节线索,才可能去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因为在小说中,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基于上述认识,在小说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奇、敏感、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征,以故事情节为突破口,带动人物形象分析和典型环境分析,是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小说阅读和鉴赏能力的,从而提高小说教学的质量。

既然情节是小说教学的突破口,那么采用何种方式才能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在较短时间内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次实验,对比分析,复述法是效果较好的一种。运用此法,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既能有效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又能很快让学生掌握小说的结构。

下面就以《祝福》为例,具体说明复述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祝福》这一篇小说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因而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课时来完成此文。扣住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一节课解决一个要素。上新课前,组织学生利用早自习进行预习,重点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列出复述提纲。上课时,我先介绍了一下此文的学习要求及写作背景,讲解复述的方式和要求。然后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分节复述,不同的节次抽不同的学生复述。在每一节复述完了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评价、补充,然后小结:“第一节是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悄然死去,给她悲剧的命运画上了一个凄楚的句号。第二节是小说的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拉开了她悲剧命运的序幕。第三节是故事的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第四节是故事的高潮:夫死子亡,双重打击将祥林嫂推进了绝望的深渊,最后不得不沦为乞丐”。等学生将小说的情节全部复述完了以后,老师再进行总结:“这篇小说情节的主体就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全部历史: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逃、撞、捐、问――对悲剧命运的徒劳的抗争,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典型的悲剧形象。”由于处在中学生这样的年龄,一般人都具有较强的成功欲和潜在表现欲,因而这节课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学生争相举手发言。在有争议的地方,唇枪舌剑,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这样的辩论,在教师的有效控制和引导下,学生不仅准确地掌握了《祝福》的情节结构,并且为下一节课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后,我将此法运用到了《守财奴》《药》《项链》等小说的教学中,并进行了抽查测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复述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有着深刻而明晰的印象,对小说的情节特征能较准确的把握。学生们普遍反映:“上课时我们很兴奋,思维很活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效果很好。”运用此法,还收获了一系列的副产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气质和风度,使学生改变了以往回答问题时扭捏作态面红耳赤的坏习惯。以后,无论是开班会这样小型的集体活动,还是演讲比赛、辩论赛这样大型的集体活动,都能够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应付自如。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复述是提高言语智能的主渠道之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小说教学中运用复述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上述的目的。当然,此法并不是最好的鉴赏小说的方法,但是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那就是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让恰当的信息容量为语文课堂增值 下一篇:简析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