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难得糊涂”

时间:2022-02-25 09:44:11

班主任工作中的“难得糊涂”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思想教育、养成教育。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不能一味的跟在学生后面,说这不对,那又不行。如果发现问题,便随时处理或大声训斥,令其改正;或苦口婆心,耐心引导,然而事与愿违,违反纪律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而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领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缺乏“难得糊涂”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难得糊涂;筋疲力尽;奇怪;错误

“难得糊涂”本是郑板桥的一句名言,表达出一种处世的感慨和感悟。但用在这里却有新意。它是指班主任工作中,在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不妨“糊涂”一点。宽容他们的行为,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曲直,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的一种工作方法。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班主任一天到晚紧紧跟在学生的后边,从早操到就寝,从自习到吃饭无一疏漏。一旦发现问题,便随时处理或大声训斥,令其改正;或苦口婆心,耐心引导,然而事与愿违,违反纪律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而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领情。弄得老师感慨万千,直呼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听不进好言相劝,理解不了老师的苦心。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缺乏一点“难得糊涂”的工作方法有关。

首先,“难得糊涂”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学生自尊心强而又缺乏自制力,因而特别爱面子,当犯了错误当众受到严厉的批评时,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等的后果。如果教师对学生犯了错误适时地“糊涂”一下,只用眼光暗示一下,进行一下“冷处理”,则后果可能会更好。在一次课堂上,有一名男生听课没过十分钟就拿出一块电子表玩弄起来。我发现后没有及时对他的行为做出任何提示,他也没有注意到我的监视。又过了约五分钟,他仍然玩得很开心。这时我停止讲课,用很平和的口气问:同学们你们过马路时注意力不集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学生答:也许会出车祸。那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会有什么的后果?学生答:学不到知识,不尊重老师。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脸一红把手里的电子表塞进了衣兜。从此他在课堂听讲始终很认真,再没有玩弄过小东西。

其次,“难得糊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适当地“糊涂”一点,他会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宽容,从而从心底里产生亲切感,愿意与老师交流。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一个好头。对有错误的学生不能有偏见,要充满热情。不要认为有过错的就是坏学生,不可救也。正常人谁不犯错误?我们怎能要求学生一点错误都没有呢?他们正处在成长时期,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思想还未定型,处事有着盲目性,不可避免地有些缺点和犯些错误,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完全有可能重新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可以适当地“糊涂”一点,使他体会到老师的宽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既对老师有尊重和感激,又对自己犯错误感到后悔,并能改正。这样的处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再次,“难得糊涂”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犯了错误教师不急于指出来,不严厉批评。而是“糊涂”一下,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去辨别,找到错误的本质,从而受到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自我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将大大地得到提高,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这比教师的空洞说教更有说服力。当然,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难得糊涂”的工作方法不是灵丹妙药,但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首先,它只适合于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一定的主见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而对于低年级学生则还需要教师细致的分析和引导。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我剖析的能力。因此说“难得糊涂”不能滥用、乱用,只能适时、适当,还要依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来进行。否则,班级工作就会一团糟。

其次,“难得糊涂”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灵活处理违纪学生的方法,它决不是对犯了错误学生的一种迁就。教师要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如果对班级情况知之甚少,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过于肤浅,真的糊涂起来,那是万万不行的,也就谈不上什么“难得”了。这时,要投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和学生推心置腹地诉说自己的苦与乐,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倡导者,其工作就是一项艺术。班级的管理中既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又要有灵活、可行的方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适时、适当地采取“难得糊涂”的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教学中的“反思”问题 下一篇: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探究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