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时间:2022-02-23 06:22:29

浅议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探讨心内科护士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心理健康缺失的问题;呼吁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寻求各种途径缓解工作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中图分类号】R1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9-01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是指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我国当前的卫生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为深刻的转型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果、及时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纠纷逐年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士的工作负荷过重等问题造成了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压力过大。心血管内科,由于疾病病程长、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使护士的压力更大,以上诸多压力,严重影响了心内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对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浅析如下:

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压力过重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1心理方面的压力:心内科护士在上班时间内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心血管病人病情变化快,心血管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其次,心血管用药非常精细,有些药物如洋地黄类、硝普钠等在用药过程极易发生毒副反应,如果稍有疏忽或观察不及时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还有,近几年心血管内科发展非常迅速,对护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护士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这也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1.2体力方面的压力: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普遍开展,护士要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护理,要做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无形中护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患者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而护士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使护士的劳动强度大大的增加;经常有危重病人的连续抢救,下不了班,超时劳动;生活无规律、频繁的上夜班等等都是造成体力方面压力的原因。

2工作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方面。社会环境又涵盖医院环境、工作应激等,基层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上级医院[2]。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职业应激源均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3],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工作时间不固定的护士比时间固定的护士更消极地看待工作环境,有更高的工作压力。睡眠质量也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由于目前多数护士都未受过系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4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和肯定,造成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也使护士产生自卑、失望等不良情绪[4]。

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措施:

(1)忠于职守并富于爱心,体贴同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因病程长,心理负担重,情感脆弱,易受不良刺激而使病情加重。这就要求护士给予患者极大的热忱与关心。护士的这种感情,应该是一种理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情感。

(2)护士应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技巧,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技巧,应用各种减压的对策。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锻炼良好的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在心血管事件的救护过程中,护士应保持镇定自若的情绪状态,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准确无误、有条不紊地参与抢救,又可以给患者带来安全感,患者也才愿意主动配合治疗。反之,护士若遇事就惊慌失措,缺乏基本的情绪控制能力,则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可能给患者造成终生不可挽回的损失。

5多参加社会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整个医学人际关系中,护士总是处于一个中心位置,是连接各种人际关系的纽带。护士要协助医患沟通,要促进患者之间的彼此交往,还要协调患者与家属的关系等等。其中与护士交往最多的是需要情绪稳定、不能受到任何精神刺激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并且这些患者大多处于疾病状态下,他们身心失衡,人际交往能力降低。因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护士是不能胜任这一重要角色的。

6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护士应学会适应各种工作环境,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着应对。

7合理安排工作

护士应尽量做到班内全身心投入,班外完全放松,恢复体力。

8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

[2]邱丽蓉,朱怀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1,8(4):50-51

[3]孙欣.开展心理质咨询关心护士心理健康.护理杂志,2002,19(4):55

[4]徐习.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56-57

上一篇:综合治疗痛风70例及分析 下一篇: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