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2-23 11:24:37

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创新意识被扼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彻底摒弃“唯我独尊”“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平等参与,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放飞想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动手,敢于标新立异。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教育上的意义,就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政治课教学中,强化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为应试而教”的束缚,把学生从繁重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变“填鸭式”“灌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客变成主动的求知、参与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能力

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设法点燃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思想火花。教师一上课,就应当引起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求异创新的情境,这是整堂课的关键。我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课型,运用多种教法,如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设想求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运用了各种形式导入新课,如运用古诗文、漫画、幽默、案例、时事新闻等导入。特别运用时事新闻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今的国际、国内时事,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而且大多数内容与政治课有一定的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时事非常关心,易产生心灵共鸣,在课堂上多渗透时政热点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他们一旦对某一学科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三、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意识

合作精神是21世纪建设者必备的品质。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消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分析讨论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中,常引导学生分小组研究问题,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各抒己见,说说心里话”等栏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这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方法的创新,更是集体智慧的创新。

四、加强实践活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的同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最终达到智与行的统一,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乐趣。

政治课中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墙报小组辩论赛、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如在学习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这个初学的概念,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把增强法律意识与加强道德修养联系起来,我设置了“道德和法律哪个更重要”这一论题,将学生分组,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对阵,进行辩论。然后,我指导学生课后写出辩论稿,他们充分准备后,再进行课堂辩论,最后由教师讲评。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观察、口头表达能力及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一课后,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我让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调查,指出自己生活的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危害和后果,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他们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感,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也要走法制化道路。

五、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强了可读性,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走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的。开始时,由教师提出一节课的思路和层次,写出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学,然后教师归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掌握了规律,这时教师就可以“大撒手”了,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学习,学完以后,让他们讲解一节课的基本框架,获得的消息,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就会形成。例如,在学习“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一节课时,我先要求学生自学,然后找二至三名学生讲解本节的内容,大多数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言:本节课从总体上说明法律通过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来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主要有:一是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二是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极其有害的。我国法律都规定了具体的制裁方式,最后指出我们青少年对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应持的态度。几个学生的发言使我认识到,通过前段时间的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确实提高了,我也真正体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内涵。

以上是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探讨,我深知,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以后我将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探索。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下一篇:谈职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