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企业工程物资内部控制探析

时间:2022-02-23 10:21:46

房屋建筑企业工程物资内部控制探析

近几年房屋建筑企业受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控影响,对于高利润房地产项目开始谨慎,但是建筑企业面对高利润的诱惑,在承接工程业务时更主动地去思考避免风险的各项内部控制。建筑材料是各类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50%-60%。所以更多的房建企业都是从工程物资内部控制开始考虑的。

房建企业工程物资的特点

1.工程物资种类多、型号复杂

一栋或一个小区的建设需要的工程材料是纷繁复杂的,对于大中型的房建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全部承包建设的,涉及到房屋土建、安装、绿化、给排水、道路、人防等项目材料种类多达上千种,对于各种材料型号还存在差异,例如给排水的PVC管就有1000种之多。

2.工程物资保管不规范

工程物资一般由采购人员直接定送到工程项目地,对于各项工程物资没有根据其特性和适合环境保护处理,物资多数是露天堆放,时间较长时容易对物资有损耗,并且会降低工程质量。例如露天堆放的黄沙损失消耗一般是最大的。

3.施工、采购、保管、财务部门对工程物资协调性差

工程物资由施工部门申报,采购部门寻找供应商,保管一般为项目材料员,财务部门只看票据不看实物。施工部门对材料的数量和品质提出计划表报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最关心的是商品价格而不是质量,一般的采购部门也不懂得质量的情况。材料员对实物具有保管责任,负责项目材料的领用申报,但不记录台账,财务部门只根据领用单和进货单做账务处理,几乎没去过项目地实地盘点。

4.工程物资浪费严重

项目施工结束后,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到处散落的施工材料。我们调查了解到浪费存在三个方面,首先,前期物资采购控制不严,过度进货造成结余过大;其次,保管不利造成材料品质下降,属于浪费的重要因素;再次,就是工程进度的影响,赶工期时未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材料质量不达标,浪费返工现象严重。

工程实践充分证明,材料的性能、规格、品种、质量等,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直观效果、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关系到工程造价、人身健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保管、使用、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特点提出浅析

1.从财务角度考虑:⑴时间成本和有效采购:由于建设工程的周期长,所受到的风险因素很多,因而实际状况偏离目标和计划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往往出现造价增加问题,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目标、过程和获得的跟踪,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针对工程物资及时了解需求,合理规划采购时间和采购价格,考虑时间成本价值,追求每次采购达到有效。⑵设置台账分类计算:材料员培训相关存货财务知识,让其在现场实时记录材料使用情况,施工现场人员较多,材料无仓库保管,材料员应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质量、标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需用时,做到准确、及时。⑶坚持材料盘点制度:即有帐有实物,见物即盘的原则,清点账面数与实存数。并且编制动态卡片,做到日清月结。盘点要求:库存材料达到“三清”,即数量清、质量清、账表清;“三有”,即盈亏有原因、事故差错有报告、调整帐表有依据;保证“四对口”,即账、卡、物、资金对口(未下库者为账、卡、物三对口)。

2.从管理角度考虑:⑴组织材料计划工作实施:协调施工与采购关系;挖掘内部潜力,利用库存解决临时供应不及时的矛盾;利用市场调节的有利因素,及时向市场采购;同供料单位协商临时增加或减少供应量;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对计划作必要的修改等;建立计划分析和检查制度;考核执行材料计划的效果。⑵建立验收制度:在材料验收中检查出数量不足、规格型号不符、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应实事求是填写验收记录,及时报送项目部,并追究相关部门或个人责任。⑶加强储备定额管理:严格控制储存量,超过最高储备定额,或低于最低储存定额要及时反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材料保持在合理储备状态。⑷结余材料回收制度:对于结余可回收利用材料,施工应及时联系财务和采购部门,查明结余情况,根据情况计入部门考核。

3.从内部监督角度考虑:实行多部门联合工作制度,让内部监督形成为大家监督。⑴采购时:施工单位参与采购,不仅需要保证质量,也可以监督采购部门;⑵验收时:施工、采购和财务应同时到场,针对工程物资核对资料、检验质量、数量检查,编制验收单三方签字确认;⑶保管时:工程现场保管人为材料员,领用人为施工员,核算为财务部门,月度季末应及时盘点,相互监督物资使用情况;⑷回收时:工程结束后,施工现场的工程物资应及时清点,由施工部门、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检查,可继续回收使用的,及时盘点入账入库。

4、从分包角度考虑:分包零星工程,主要控制预算金额,涉及材料范围的,应检查材料质量,杜绝以次充好,派驻项目经理应检查其各项材料质量说明书与实际产品质量,实行责任制。

结论

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物资的内部控制,需要把握住五个流通节点,即组织协调、采购策划、价质评价、及时供应、满足施工,只有加强材料流通过程的监督控制管理工作,才能降低材料流通成本。

(作者单位:合肥枫华会计师事务所)

作者简介:王志文(1988-),男,安徽合肥人,合肥枫华会计师事务所。王春林(1985-),男,安徽合肥人,安徽枫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王力(1963-),男,安徽安庆人,合肥华祥电力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阮婵芹(1987-),女,安徽合肥人,安徽三十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下一篇:基于体验和感知为主导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