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超:80后“标二代”

时间:2022-02-23 06:12:51

他,2012年“汕头市劳动模范”,在劳模辈出的汕头航标处,他是最年轻也是唯一的“80后”劳模。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工作时神情专注,平日里脸上总带着朴实憨厚的笑。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他就像大海中的闪闪明灯,总能给人一些温暖与力量。他,就是汕头航标处三百门航标站青年航标工杨主超。

根正苗红的“标二代”

杨主超是个名副其实的“标二代”,与“官二代”、“富二代”相比,他享有和继承的是其父身上的那种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航标事业的无限热爱。

杨主超的父亲是汕头航标处的一名退休灯守员。从小生长在海岛的杨主超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喜欢听父亲讲灯塔的故事,喜欢跟着父亲爬灯塔,看着父亲搬电池、擦灯器。从懂事以来,他从不善言辞的父亲身上看到的是灯守员那份神圣的职责,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平平凡凡的付出,没有文化礼教的言传,只有日复一日的身教;学到的是那份少言多干、甘于寂寞的坦然,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只为千万过往船舶的平安。由于灯塔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小时候的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只知道父亲的事业平凡但光荣,父亲的坚守就是他的榜样。在对父亲的敬佩中他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做父亲那样的人。

时间飞逝,老一代灯守员对航标工作的热爱在杨主超身上得到了延续。2006年,当得悉汕头航标处招录航标工时,时值退伍的他带着从父亲那继承的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精神、儿时耳濡目染的航标知识以及在部队里磨练出来的更加坚韧的意志,通过了汕头航标处的航标工招考,成为一名航标工。22岁的他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继续书写自己的人生。

劳动最红的“80后”

初到航标站,杨主超就发现航标工与灯守员的工作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两者都地处偏僻、生活枯燥,以及要有能吃苦、能战斗的身体与意志;不同的是航标工经常要外出海上作业,在茫茫大海中对漂浮不定的灯浮标进行维护保养,有时则要爬上几十米高的导标、灯桩进行维护,受天气海况的影响也很大。

作为年青人,杨主超从不吝啬自己的汗水,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很快掌握了跳标和检修要领,并主动承担航标站里的急、难、险、重任务。无论是高空作业还是海上跳标巡检,他都冲锋在前。在海上风浪较大时,灯浮标飘摇有时倾斜达到45度,但他总是第一个跳上浮标、开展检修,经常在浮标上边吐边工作,有时连胆汁都吐了出来;在面对60米高的大唐电厂后导标和垂直向上的爬梯时,他总是第一个爬上导标完成维护工作,并想方设法帮着其他同事克服高空作业带来的恐惧感。

航标巡检工作需要根据天气、海况制定计划,在因天气海况恶劣而无法正常巡检时,他经常主动放弃自己的公休日,让其他同事休息,自己坚持留守航标站等天气海况好转,及时完成航标巡检补给任务;公休时,只要航标站有应急任务,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站里参加工作。

日常巡检、应急抢险及大保养是航标站最重要的工作,尤其在每年台风过境前后及大风季节,是航标工最忙碌、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候,“海上作业有一定风险,在现场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影响别人,但只要有人带头,大家就会一起拼。”这是杨主超的话,他也总是争做带头干活的人。

在2012年汕头航标处的航标大保养工作中,该处团总支组织青年突击队分批次充实到一线作业现场。当开展“航标保养,青年突击”活动的通知发出后,杨主超第一个报名,主动请缨参加工作量最大、条件最艰苦的第一批次青年突击队,工作6年的他,在比他年龄小的团员青年面前,没有摆“老人”的架子,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大保养期间每天要吊换吊检灯浮标12座以上,最多时甚至达到18座,在现场杨主超与其他突击队员一起在甲板上对灯浮标进行安装、拆卸、除锈、油漆、检查锚链等工作。早出晚归,烈日暴晒,汗水浸透,这无疑是对人的体能极限和抗疲劳程度的最大挑战,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始终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和突击队员们一起用6天的时间完成了原计划8天的工作量。在连续作业4天后,航标站领导安排他休息一天,但是次日一早他又出现在作业现场,当被问到为什么不休息时,他的回答是那样朴实:“青年突击队就是要来干活的,我不休息。”杨主超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就连广州航标处派往协助本次航标大保养工作的“海标31”船的工作人员们都说:“他不像是来协助工作的,而是在拼命干活,每个浮标一吊上船他就第一个冲上去。”

本领过硬的航标青年

初到航标站,面对与他以前所认知的灯塔养护知识完全不同的灯浮标维护工作,文化水平不高的杨主超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卯足了劲,孜孜不倦地学习,虚心请教身边的同事。每次出海巡检灯浮标时,他都详细记录老同志传授的每一个跳标动作,并通过现场实践,掌握动作要领;巡检过程中,他认真检查灯浮标上各设备的运作情况,做好保养维护工作,即使风浪较大,他也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规定步骤,确保航标发挥正常效能。在面对陌生的航标法规、航标维护知识时,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他一同工作生活的同事都知道,在他宿舍内各个显眼的地方,都粘贴了他归纳总结的航标维护知识点,手机里更是储存着许多航标技术资料。他做饭时、睡觉前,总是盯着贴在墙上的航标维护知识点默默背诵;巡检往返途中,总是拿着手机自己学习。

对于二十几岁的青年而言,偏僻、枯燥的航标生活环境以及日复一日、缺乏新意的一线工作无疑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调整心态、充实生活”,杨主超给自己找到了良方。为消除工作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和懈怠心理,他一方面常以“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自己”自勉,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钻研各种航标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摸索掌握维修技术,经常与同事们展开讨论,并运用到工作中。

正是他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使他迅速成长为业务技术骨干。在各级各项航标技能竞赛中履创佳绩,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广东海事局、汕头航标处的“优秀共产党员”评选中屡获嘉奖,2010年他被任命为三百门航标站站长助理,2012年更是被评为“汕头市劳动模范”以及“直属海事系统优秀青年”。

“没有什么不一样,我还是我,还是个平凡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平凡人就好。”这是杨主超荣获“汕头市劳动模范”称号后,在该处“传承劳模精神,贡献青春力量”青年座谈会上所说的话。和全国劳模苏贵聪、广东省劳模朱汉轩等老一辈航标人一样,他每天重复着简单而繁重的工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障着航标的正常效能。他不计得失、不惧艰险,为身边的团员青年们阐述了“量的积累成就了质的飞跃”的真理,树立了“老实人”终不会吃亏的榜样,用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着航标精神、书写着航标青年的不平凡业绩。

上一篇:新海青跑好质量强局“第一棒” 下一篇:湛江海事局 安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