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你拿什么吸引学生

时间:2022-02-22 11:34:49

老师 你拿什么吸引学生

摘要:赏识教育还挖掘潜力,做到人尽其才,在尊重孩子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该以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发掘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本文根据案例与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吸引学生;挖掘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21-02

[情景描述]

案例一:

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但学生却还没有安静下来,有的站着,有的还在大声说着话。我喊了两声安静,学生总算静下来了。可上课没几分钟,下面的学生有的开始讲话,有的做小动作。低年级学生上课特别坐不住,一节课纪律要整顿好几次,这样几节课下来,我觉得很累。于是,我请教了几位常教低段的老师,知道了她们常拿红花激励学生。第二天,一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了ABCD四个字母代表四个大组,并在每组下面写了5分,再根据每组小朋友的纪律、发言等情况给这个组增减分数,每节课如能达到8分以上的,那么这个组就能得到红花一朵。到周五的时候再进行总结算,花数最多的小组获胜,这组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将得到一个“红苹果”作为奖励。

一开始,效果还真不错,每组的小朋友为了能得到老师的红花和“苹果”,上课规矩了许多。小朋友之间还能互相提醒,生怕自己的组被扣分。为此,我暗暗自喜,自以为这样做一来可以对每个学生都起到一个激励作用,再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两全齐美。可惜好景不长,一个月之后,我明显地感到孩子们对此项竞赛的兴趣越来越淡薄。原因何在?我寻思着。原来是因为小组与小组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有的小组就因为有那么一个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同学,所以那一颗令人羡慕的红花始终不肯光顾他们组,而那个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同学,无论老师怎么教导,同学怎么劝说和责难,他还是无所谓,照样我行我素。久而久之,这组的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夺花的信心,因此,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某一组是永远的赢家,也只有这一个小组的成员是“红苹果”的得主。一个月之后,我结束了这已索然无味的竞赛。开始寻思着,今后我该拿什么来吸引学生,以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二:

这是一位年轻老师上的一节校内教研课。刚开始上课,这位老师就拿出几盒色彩斑斓的铅笔,造型别致的削笔刀和漂亮的橡皮摆在桌头,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老师桌上的这些学习用品你们喜欢吗?”学生高兴地说:“喜欢!”这位老师又说道:“今天我把它们作为奖品,奖给大家,只要这节课你们好好表现,它们就是你的了。”学生一听雀跃不已。为了能得到那些奖品,学生很配合,表现得特别好,上课发言积极。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奖品的数量也渐增。学生们个个情绪激动,这节课上得很热闹。课后有许多学生还忍不住关切地问道:“老师,下节课还有奖品吗?”

[案例反思]

事后,我们都感叹不已,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得准备这么多的奖品来奖励学生上好课,那还得了?这最多只能是偶尔为之吧。那平常的课我们该如何上,我们老师该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呢?这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课堂上的这种“星星评价、红花评价、奖品评价”的随机性和教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学生的一种功利心理。这种物质性的奖励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冲淡了学科知识的学习,遮蔽了知识本身的魅力,掩盖了求知本身的乐趣,当学习的目的异化成为得到奖品时,已经和学习的本义背道而驰了。当评价成为一种学习的诱饵,把评价的激励功能变为刺激的功效时,我们也该反省:教学课堂我们该拿什么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接轨生活,巧设情境,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反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初步教学的责任是要以尽可能完全真实的、鲜明的形象来丰富儿童的心灵,这些形象以后将成为他们思维的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到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以此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课堂,喜爱学习。

二、融入情感,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更是一种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脸上一丝善意的笑容,映射于学生心里的是一丝甘甜。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便能够以情激情。一堂课,当你用自己饱满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去沟通,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有理性的思维,也需要用富有艺术、充满魅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用智慧点燃智慧,用情感激感。

三、边玩边学,增添兴趣,快乐学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是活泼好动、天生爱玩的。我们把知识学习溶入到游戏活动中来,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能一下子增强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处于积极思考、争先发言的学习状态,最终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思考的快乐。

四、善用表扬,增强信心,激励学生

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对此进行表扬和激励。老师一句激励的话,就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莫大勇气;一个略带赞赏的眼神,就会给孩子攀越顶峰的希望;一个肯定与信任的微笑,就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鼓励。亲爱的老师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我们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喜悦,增强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赞美与欣赏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林裕辉.课堂教学“赏识教育”解析[J].班主任之友,2002,(11):22.

[2]石华恒.奖励幼儿要恰当[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3]周依敏.谈幼儿教育中的批评教育[J].学前教育,2001,(10).

[4]王安兰.适当的赏识教育是“助长剂”[J].山东教育,2005,(33).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激发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