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时间:2022-02-22 06:02:39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摘要:在童话教学中,之所以存在以上的一些误区和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教师没有明确童话的教学内容,即没有明确童话应当“教什么”。在王荣生先生看来,语文教学内容来源于语文教材内容,而所谓的“语文教材内容”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不等同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因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地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师应当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一个飞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童话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52

现行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多篇精彩的童话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其中有65篇童话,占教材选文的25.7%,可见童话特有的价值受到了重视。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开启儿童思想、发展儿童想象、培养儿童美感、愉悦儿童童心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离童话有多远,离文化就有多远;一个国家离童话有多远,离文明就有多远。”童话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

1 童话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童话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上的偏颇,童话的教学效果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列举如下。

第一,道德教化意味有余而趣味性不足。

童话是幻想性地反映生活的,它用夸张、象征、拟人等特殊的手法来对生活进行折射式的反映,从而使得这种反映更接近生活中本质的真实,也使得其内容更加深刻、更富哲理也更有启智性。很多老师抓住了童话的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使他们更加接近社会、接近生活,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老师过于追求童话的道德教化功能,将本应该附着在童话文本上的道理抽离出来,单纯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的说教。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忽视了童话自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儿童的兴趣的激发以及美感的培养无疑都是一种戕害。

第二,统一学生的回答,设定标准化的答案。

儿童由于人生和社会经验不足,对事情的认识总是存在着空白,因而,儿童的思维方式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来填补这种认识的空白,这是儿童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这种填补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得到了发展、智力得到了开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儿童,他们的思维起点是不一样的,因此空白空间也就不同,因而他们所选择的填补空白的思维内容也是相异的。作为老师,必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但是,在一些课文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种差异性,用统一化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教学《三袋麦子》一文,在总结课文的环节中有的教师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①你最喜欢谁?②多么可爱的三个小动物呀,如果你得到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都很“机灵”,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察言观色地都说最喜欢小猴,因为他聪明、能干。有的老师就会顺水推舟地总结。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讨论,然后交流,学生的答案以爱猴者多而爱猪、牛者少,随后老师会这样总结:文中的小猴既聪明又能干,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的麦子,我们要像他学习。

教师这样的教学强调了异口同声、统一了标准答案,在无形中捆绑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抛开文本本身进行童话教学。

童话是最具趣味性的一种文体,它以夸张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而造就了其特有的趣味性,深受广大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喜爱。这一点原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应当发挥着正面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老师仅仅看到了童话文本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其语文教育的功能,因而将童话课上成了话剧课、小品表演课的也实在不在少数。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公开课,教师所执教的就是《三袋麦子》这一篇童话课文。上课伊始,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就首先给孩子们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发给他们不同的小动物头饰,让他们上台进行表演。这样的导入方式确实比较新颖,但是新颖的背后却是“语文味”的流失。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当有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指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表演是指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它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艺术形式。低年级的孩子,在未深刻理解课文之前就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只能是公开课课堂上轰轰烈烈的花架子,对教学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2 确定童话的教学内容

在童话教学中,之所以存在以上的一些误区和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教师没有明确童话的教学内容,即没有明确童话应当“教什么”。在王荣生先生看来,语文教学内容来源于语文教材内容,而所谓的“语文教材内容”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不等同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因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地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师应当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一个飞跃。具体到小学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当确定这样几个教学内容。

第一,扫清字词句的障碍,“读”懂故事。

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非常重要,尤其是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果单纯为了识字而识字,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童话教学中,童话因为它自身的趣味性和幻想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当利用童话文本作为“例子”,来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童话故事的开端的一小部分,然后戛然而止,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了解。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后续的故事发展。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会相关的字词句之后再去阅读,既可以让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句的难题,也可以跟老师合作学习来解决。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既学会了教学目标规定的相关字词句,又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了个性化的阅读乐趣。

第二,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内容。

学生的语文能力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长期以来,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一直被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而听说能力被放在附庸甚至是边缘的位置。这样的培养理念是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发展的。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懂童话故事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复述故事。因为学生之前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所以在复述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加入自己的个体体验和情感倾向在其中。同时,有的孩子由于胆小和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同学交流,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因此,这样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为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提供一个平台,学生的“说”的能力在这种过程中便会慢慢地提升。

第三,创造性地改写或者续写童话故事。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幻想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力的开端。而低年级儿童正处在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紧紧抓住童话的这一特点和学生正处在善于幻想、喜欢幻想的年龄,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幻想的机会。有不少优秀的童话故事是具有开放性的结尾和故事情节的,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童话课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充分想象,为课文改写结尾或者续写结尾。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结尾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间万物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如果有一天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你们知道还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吗?在学生们的作品中笔者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既超乎寻常,却又似乎合情合理,有的学生这样写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易破碎的陶瓷制品和不会腐蚀的铁罐,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各自的弱点而瞧不起对方,可是陶罐秉性难移,在一次拍卖会上……”

我们知道,童话大都具有情感美、语言美和形象美的特点。为了和原文保持一致,在续写和改写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按照原文的语言风格继续下去。这样的写作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炼字、谋篇等写作能力的锻炼,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美的种子。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教学内容是针对整体的童话教学而言的,具体到每一篇童话课文,不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教师应当用心去选择和甄别童话文本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从而在孩子的心中开垦出更加绚丽和华美的童话园地。

参考文献:

[1]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M].人民教育,2011:3-4.

[2]陈红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蒋风.在孩子们心田中撒播美的种子[M].湖南教育,1988.

作者简介:沈显丽(1979-),女,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江苏常州 213000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