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时间:2022-02-22 04:21:47

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小学生冲动性好奇性从众性逆反性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我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些许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做到“三会”――会推荐图书、会讲故事、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会推荐图书。考虑不同年段小学生阅读的一般特点,推荐学生喜欢读应该读的内容。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在阅读内容要求上便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档次,可推荐儿童小说,如《宝葫芦的秘密》,较适合儿童的经典小说如《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增加《水转》、《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代、当代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教师和家长在向儿童推荐和介绍课外读物时,应充分考虑到读物的情趣性,“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文情感的熏陶,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2.会讲故事。只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通过推荐的书籍,对阅读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还需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融,期待大结局之际,我们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3.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可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等挂在教室里,过几日更换一次;也可以挂在学生的卧室里,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1.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记号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至于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可以因人因文而异,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就每个学生而言,他所使用的符号必须前后一致,以便今后查找。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

3.指导阅读运用迁移。读书不能傻读、呆记,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化作自己的血肉,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练笔中去,从而在运用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很难,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学会运用。

上一篇:呼唤真实数学 下一篇:德育教育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