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补差”越补越差

时间:2022-08-05 12:18:40

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大都有一个习惯,在担任这个班级的教学之前,便会对所教学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这样做本是无可非议。掌握班情学情,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很多时候,正是在这样的调查中,教师却容易对学生产生了定势心理。优等生当然好处多多,但后进生呢,便又会重新回到了上一年级的起点。开学以后,后进生便“享有了”高于其他同学的“待遇”:每节课都会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回答问题不是考验他们是否学会了,而是检查上课是否专心;每天都会有一定的单独的补差时间,下课补,午休补,放完学继续补。这样一来,后进学生缺少了正常活动的时间,教师心血花得多,效果却不怎么理想。

教师在补差前,一定要先了解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杜绝搞“一刀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并不提倡对所有后进生都进行单独“补差”。不提倡单独补差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勤奋,而是因为我感觉到对某些学生单独“补差”,作用并不明显。每天让他到办公室中,成为办公室的常客,办公室的每一位老师必然都认识他,如果优秀,被人认识当然是好事,但是因为成绩落后等原因,成为“名人”,无论是谁,脸上都挂不住。即使教师选择比较僻静的角落,他也必然会对补习产生反感,对学习产生依耐性与厌倦心理。这样的心理一旦产生,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学生,造成后进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伤脑筋的是智力障碍。这一类型的学生也要补,但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降低,表扬要夸大……可以肯定,最终一定能小有收获。对思想后进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举一反三,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我认为,下列后进生,教师不需要把他们单独列为补差的对象:反应慢一点的,基础差一点的;有时懒一点的。我说不需要补差,并不是对他们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而是用另外的方式,达到进步的目的,从而做到“殊途同归”。

教师在补差时,对后进学生,要不断地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温暖。课堂上对学生多加关注,远比课外补差来得实在。

课堂上关注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机会。对反应慢点,成绩落后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充满期待,这种期待不仅要表现在语言肢体上,更重要是用眼神,教师要经常向他们投去期待与赞赏的目光,让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下获取成功。由此得来的成功,学生更容易获得自信,也更容易得到同学是认可。每节课,都尽量给予一到两次的发言机会,找他会回答的问题提问,找他喜欢表现的地方让他发挥。当他不会的时候,教师不可急躁,要积极引导,适当点拨,不会读多尝试几次,不会做,慢慢分析。直到师生双方满意为止。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钱某,我们班级的后进生,无论做什么总是比别人慢几个节拍,怯生生的眼睛不时透露出惶惑。第一学期,我与数学老师费九牛二虎之力,语文勉强及格,数学不及格。一个学期的补差让我们筋疲力尽,信心大失。钱某这样的学生我遇到过好多,他们很努力,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但成绩永远落后。通过多次谈心,才发现,她很害怕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因为这种照顾导致的结果,是她永远也摆脱不了后进生的阴影。于是,我调整了策略,改课外补差为课堂关注。而课堂关注效果明显不一样了。钱某的成绩目前属于班级中等,朗读水平属于上乘。

教师要善于自我减负,在自我减负的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减负。集体的力量远远胜于个人对学生的关怀。

教师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补差,还不如让学生成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选择,里面的成员可以是好朋友,也可以是想帮助的对象。所成立的“学习小组”在转化后进生上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凡是小助手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尽量让小助手去完成。在课外,我们可以组织小助手带领后进生开展前置性学习,和他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要努力让班级要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做小助手的一方,保持一颗平常心,说话时语气要委婉谦逊,尽量给予其表现的空间,力图让后进生感觉学习小组的温暖,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每个学生都是学习小组的一员,地位是平等的,机会是均等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组中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间一长,他便不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王某,后进的原因主要是懒惰,作业不想做,家庭作业每次都是父母的看管下完成。课堂作业写一个字,玩上两分钟,每次到放晚学时,总是欠着“债”。他并不是不会做的,因为他的智力还可以。谈一次话好不了两天就恢复原样。作为教师不可能一天到晚盯着某一位学生,因为自己本身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发挥集体的力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开展比赛,比质量,比速度。学习小组的组长对有进步的组员可以及时的表扬与鼓励。鼓励与表扬的形式可以多样,最主要的是直截了当。王某所写的字进步非常明显,学习习惯也大有好转。

作为教师,在对待后进学生的补差上,用怎样的方法,才最为合适,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操作的时候也应该有不同的尺度,但如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这么一个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切切记牢,莫让“补差”越补越差。

上一篇:更新理念,理顺常规,把握时机 下一篇:避免破坏性批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