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2-22 03:21:37

经颅多普勒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诊断脑死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重症监护室(ICU)的22例临床拟诊为脑死亡6小时以上的患者,行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至少2次,观察血流动力变化及频谱形态。结果:其中13例患者TCD频谱呈震荡波,8例呈钉子波,1例未能检测到血流信号。以上患者均在5~10天内心脏停搏。结论:TCD在出现震荡波、钉子波、无血流信号频谱改变后,诊断脑死亡的准确率可达100%。

关键词 TCD 脑死亡 震荡波 钉子波 无血流信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32

资料与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室(ICU)的22例临床拟诊脑死亡6小时以上的患者,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脑外伤10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3例,心肌梗死3例,药物中毒2例;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排除颞窗穿透不良,不能清晰显示血流频谱者。

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连续心电图、血压监测,每隔4小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呼吸、心率、病理征、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GCS评分、脑干反射检查。上述检查呈脑死亡表现。使用便携式TCD诊断仪,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在床旁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取样深度为50~60mm),观察血流动力学及频谱形态。每例至少2次。

结 果

其中13例患者TCD频谱呈震荡波,8例呈钉子波,1例未能检测到血流信号。以上患者均在5~10天内心脏停搏。

讨 论

医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撞击着传统的死亡观念和死亡标准,脑死亡作为个体死亡新概念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能明确被认可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明确脑死亡诊断迫在眉睫。对于脑死亡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和限制,特别是辅助检查方法的使用既要考虑费用的问题,又要考虑检测手段的可行性。因为重度颅内压升高,可疑脑死亡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再采用有创性、价格昂贵的检测方法,对于患者及患者的家属是不易接受的。因此通过一种简便而无创的手段对脑血流进行客观的评价,做出对脑死亡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直接监测颅内大血管的血流情况,敏感性及准确性高,并且有无创、方便、价格低廉及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在诊断患者脑死亡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对拟诊断脑死亡的患者行TCD检查,观察脑死亡患者的TCD频谱表现,来了解TCD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

病例的选择:选择ICU重症监护室临床拟诊脑死亡病例,为了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我们除外了可能干扰结果分析的情况,如脑室引流术、去骨瓣减压术、外周动脉收缩压小于90mmHg、颅内占位及颞窗透声不良病变等病例,对1例无血流信号患者,我们经眼窗加以证实。

血管的选择:一般脑死亡的判定血管,前循环以双侧MCA为主要判定血管,后循环以BA为主要判定血管,但在危重患者的TCD监测中,对BA的检查很困难,如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影响了头部的搬动和摆放,以及BA的检查本身难度就较大,也容易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很多患者无法检测BA,因此我们未将BA作为判定血管。由于多数情况下前后循环脑血流的停止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用前循环的血流频谱改变来判断全脑血流。

结果判定:以出现下列脑血流频谱作为诊断脑死亡的标准:①震荡波:在一个心动周期出现收缩期正向(F)和舒张期反向(R)血流信号,反向与正向血流速度比值,(DFI=1-R/F)

参考文献

1 高三,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66-372.

上一篇:B超结合血脂检测诊断高校教师脂肪肝1226名的发... 下一篇:糖尿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