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转型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22 02:28:59

图书馆转型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 要]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社会的加速进步,对图书馆封闭式的管理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接受新事物、实行开放式管理,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图书馆转型创新,要做好办馆理念、办馆模式、馆藏、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与转型,推动图书馆向特色化的转型。

[关键词] 图书馆;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B

一、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创新和转型

观念的变革是现实变革的先导。传统的图书馆具有明显的藏书时代的印记,其理念是以书为本,各种业务基本上围绕着书面展开:以收藏为主,以利用为辅;它注重藏书体系的沿袭和图书馆本身存在的形式;以“管书”为本;以藏书的多寡和增长速度的快慢作为发展标志;服务方式上以阵地服务为主,坐等读者上门。几乎没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使有也仅限于为读者解疑析难。僵硬的人事管理制度,忽视了馆员价值的充分发挥和潜能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

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理念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强调信息观念、市场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想方设法满足用户,通过为用户服务来体现自身价值。创新意识也是图书馆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不竭动力。图书馆理念创新,就是要紧跟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新潮流,结合本馆专业发展的特点,运用新的管理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不断推出新的工作模式,开拓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具体而言,要进行人的观念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创新、组织理念创新和服务观念创新。

二、图书馆办馆模式的创新与转型

传统图书馆的办馆模式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化和网络化在给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必然选择。

(一)图书馆联盟模式

图书馆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通过缔结协议而构成的图书馆联合体。图书馆联合体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馆联盟统一了编目规则和检索方法,可提高各成员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二是图书馆联盟可以提高各个成员馆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突出自己的特色,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三是图书馆联盟可以增强文献的覆盖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用户的需求,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社会化,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可能发挥了图书馆联盟的规模效应,以强大的整合力服务用户、应对社会。进行图书馆联盟建设,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成员馆要注重特色化建设。

(二)总馆分馆制模式

总馆分馆制是指以一个藏书规模相对较大、业务基础相对较为雄厚、设备条件好、工作人员素质较高、服务工作相对较好的图书馆为统领,管理几个层次较低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总馆分馆制的关系类似公司体制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图书馆总馆分馆制这种管理体制中,分馆的文献采购、分编加工、典藏等业务工作和人事财务等工作都集中于总馆,分馆仅负责读者服务工作。我国图书馆目前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还不能普及,在经费普遍短缺的条件下,在一个地区建立以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为总馆,以其他图书馆为分馆,以总馆为龙头,总馆和分馆相配合的总馆分馆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局面,形成统一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非常重要。总馆分馆制对图书馆更好地了解用户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建设;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功能;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非常有利。

三、图书馆馆藏的创新与转型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立馆之本。一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体系较完整,并具有一定的特色,就更容易吸引读者,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反,一个图书馆若信息资源贫乏、内容陈旧又没有特色,自然就吸引不了读者,产生不了效益。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及虚拟图书馆在实践上已经取得人们的认同。信息用户在办公室或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到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图书馆已经或正在成为向信息高速公路输送加工、整序后的信息的重要装置。网络信息资源在整个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来弥补传统馆藏的不足是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大趋势。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主要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与组织方法、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案、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的协调、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途径等。具体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不断扩大馆藏电子文献的比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有特色的馆藏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电子文献阅览室,以充分发挥电子文献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查阅、下载;为网络提供馆藏电子信息、数据库,为网络用户服务;开展网络采访和网络咨询服务。

当然,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并非否认传统文献载体的收藏。传统载体的印刷型文献具有阅读方便、能满足阅读习惯等优势。尤其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和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合理规划传统纸本资源与电子型网络型信息资源之间的比例,使各类型信息资源实现有机组合,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四、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与转型

(一)增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管理向服务的转型要求服务过程中注入大量技术、资金和人才,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缩短服务时间,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目前,一些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态度、服务心理、服务深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开展了馆内服务、网上服务、上门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等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较好地体现了“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户信息需求呈社会化、综合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的特点,图书馆要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为用户提供公共目录查询、网上公告、网上预约催还、续借互借、读者意见反馈、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新书导读、文献传递、电子期刊、联机检索、用户教育、在线问答等各种形式的服务。

(二)更新服务内容

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深刻地改变着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藏书结构。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比重逐渐降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图书馆馆藏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分成了图书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业从单一的纸质载体文献服务转向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服务,致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数字化背景下,服务成为图书馆的一项战略性课题。网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这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服务主题,近年来该服务增长很快;二是查询服务。即提供出版服务,充当联机商的中介,并提供有关出版物的联机查询和联机全文服务;三是信息传播服务。就是出于安全目的,不能与因特网联通的局域网,通过采集和转播来实现对因特网上信息进行有选择的访问;四是原文传递服务;五是电子商务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在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可开展此项具有营利。

(三)提升服务层次

图书馆的服务特性是永恒的。图书馆员必须积极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把各种知识信良融会贯通,自由地整合知识、组织知识、分析信息、用活知识,能指导用户学习知识、检索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就可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图书馆员不仅是图书文献的保管员,还是信息专家、信息顾问、信息导航员,是系统专家、资源协调者。图书馆馆员必须掌握专业、懂外语、精通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行文献加工和服务。

五、图书馆向特色化的转型

有特色才有优势。要成功地实现图书馆转型,各图书馆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形成各自的特色。

(一)特色化收藏

一般图书馆的收藏一般以综合性为主,在某一学科领域及相关文献信息的收藏上特点不明显。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要把文献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对应配置,集中人力、财力,围绕某一特色进行系统的收集,建设特色化的馆藏。这对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和可操作性,也是资源共建共享和馆际互借的前提。特色化馆藏是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及信息资源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走特色化收藏之路势在必行。

(二)特色化服务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技术手段和人员,提供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行为更加个性化,需求更加多元化,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开发各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走特色图书馆之路,走品牌之路,依靠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走专门化的发展之路。要树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品牌意识,这会给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事业注入无限的活力。

[参 考 文 献]

[1]朱开忠.图书馆转型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4

[2]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3

[3]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08

上一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究 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