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2-21 07:17:07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针对《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考试方法四个方面探索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网络安全 教学改革

1. 引言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教育网络化等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国家、国防及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高专学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较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的学生,就应该全面地讲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及应用。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考试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2.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广泛,技术和方法更新速度较快,学习的预备知识要求较高。因此,《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第5学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经过实际教学,发现目前该课程存在下列问题:

2.1 教材问题

教材内容的更新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脱节。

2.2 教学方法问题

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无法融会贯通,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环节问题

大部分实验以演示为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室为本课程所提供的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在数量和性能上严重不足,这使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无法通过实验验证,不利于学生掌握。

2.4 考试方式问题

重理论测试,轻实践考核,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在成绩评定上,以期末的终结性教学测评为主,很难使考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改革与创新

针对前面提到的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3.1 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材时要依据高职高专“基本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准则科学选择教材[1]。选择的课本不能过于陈旧,也不能过于复杂,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网络安全技术的新特点,适合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

结合培养目标,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掌握网络安全最重要、最基本和最实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技术,不可以漫无边际、面面俱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拘于教材内容,应该综合教材、相关的参考书、杂志、互联网信息等能体现网络完全技术发展的新知识,让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新技术、新概念有所了解,从而能跟上该课程的发展要求。

结合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设计环节。针对理论教学内容,按阶段组织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工具与黑客工具的使用,网络安全设备与仪器的配置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综合设计与实现,从而使课程设计更接近工程实际,有利于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

3.2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单纯使用演示文稿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方法上,打破以纯理论讲授教学的方式,多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手段把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比如DES加密算法的计算过程、防火墙的工作原理等。在实践教学上利用网络手段实时演示,边讲边操作,做到声像并行、视听并行,充分表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以提供课件、授课录像、试题库以及实训指导等,使课堂得以延伸,方便学生的课下学习。

3.2.2 还课堂于学生,实施互动性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

围绕课堂主题进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视野。课堂讨论分多种形式: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关键点提出难易适中、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二是学生提问,大家讨论,强调思考,活动思维,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三是预留问题,课下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查阅书籍、翻阅杂志、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余时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下次课上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教师布置的讨论题目或介绍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这种方式除了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言的锻炼机会外,还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最新的网络动态,使教师真正了解什么知识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和迫切想要掌握的,以便及时调整讲课方式和知识侧重。

3.2.3 类比式讲解,实例化教学。

网络安全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使一些抽象的过程直观化,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用生活中大家接触较多的事物进行类比,比如入侵检测系统和监视器类比,防火墙和仓库的围墙类比。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网络安全体系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在课程最后重点剖析一个现成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比如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从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安全工具的部署、安全培训与用户服务到安全服务防范体系的建立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再结合日常的应用加以讲解,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化。

3.3 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性是《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重要特点,减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突出实用部分[2]。

3.3.1 改善实验环境,搭建网络平台。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学校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和一些基本的网络设备,包括教师机、学生机、交换机、路由器、网卡、防火墙等。在专有实验室搭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设计完整的实验项目,严格管理制度,做到“专机专用”,利用案例进行实时教学。在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比如,利用3台计算机搭建一个小型局域网,安装微软网络监视器,使用网络监视器来嗅探FTP会话,解释捕获的数据,确定使用的用户名和口令[3]。使学生真正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抽象的概念上升到形象上的认识。

另外,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技能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熟练使用网络工具、掌握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比如防火墙的配置,只有通过自己配置,才能领会其工作原理和技术。

3.3.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部分实验没有办法在实验室进行,为了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教师可利用实践课时间带领学生到网络公司和电信公司进行参观和专门训练,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工程意识。

3.4 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衡量素质。

高职计算机专业考试作为检测教学质量、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应重点指向能力,建立起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具体措施如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问答、阶段考核、评价专题发言等;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40%,包括单项操作实训,实验实习报告,综合素质的测试等;期末笔试重点考核理论知识和部分专业能力,占总成绩的40%。开放考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从终结性教学测评方式向形成性教学测评方式转变。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网络安全教学愈显重要,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解放思想、注重总结、更新知识、把握学术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地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丹凤,杨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晋玉星.计算机网络课的教改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1,Vol.l5(1).

[3][美]Paul Cretaro.网络安全基础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上一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伴性遗传题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