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

时间:2022-02-21 02:32:05

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1例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患者13例治愈、14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47/53)。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效果;分析

骨科中创伤性骨折情况尤为常见[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此类患者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其症状,若是对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2]。我院采用骨创伤治疗仪对53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6.3±20.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8.3±17.2)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MRI以及CT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复位固定,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其方法为: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和类型对参数进行调节,在患者患处放置治疗盘,采用弹力固定带将患者充分固定,使所需要治疗的范围集中在磁场范围内,为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感应电流顺骨轴向流动。治疗时间为40min/次,1次/d,共治疗4个疗程(1疗程为10d)。每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和记录,共维持8w。

1.3观察指标 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未发生压痛感,同时并未发生异常活动,无叩击痛,经过X线检查患者的骨折线模糊,存在较为少数的骨痂。显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处并未发现异常活动,但局部有压痛情况,经过X线显示存在较大部位的骨折线模糊,具有较少的连续性骨痂。有效:经过X线检查模糊,患者存在叩击痛和压痛情况,未发现连续性骨痂;无效:具有非常清晰的骨折线,患者骨折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使用t做计量资料对比。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验证,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21例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患者13例治愈、14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47/53)。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消肿止痛时间与骨痂出现时间比较 观察组消肿时间为(6.3±3.3)d,骨痂出现时间为(20.6±7.1)d;对照组消肿时间为(15.3±4.3)d,骨痂出现时间为(28.3±9.5)d。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消肿止痛时间还是骨痂出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创伤治疗仪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是采用骨压电效应和旋转干扰电场理论。相关资料报道称骨创治疗仪属脉冲磁场,可以对患者体内的炎性介质释放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帮助水肿加快吸收,对骨细胞再生环境造成改变,加快骨痂的形成[3]。1953年有国外学者逐渐发现了骨的压电效应,同时认为采用电流可以帮助骨生长,进而认识到了机电效应在骨生长以及重建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4]。随着对骨创伤治疗仪的广泛使用,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认同,治疗机理为:通过微电子和人体电活动产生相适应的脉冲磁场,同时通过治疗头的耦合作用,可对骨折外部的附着物彻底穿透,在患处直接产生作用。同时在对患者治疗中其脉冲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相关文献曾报道,脉冲磁场能够对患者炎性介质的释放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从而可加快水肿情况的吸收,对患者骨折处的微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使得骨组织能够加快生长,从而使患者尽快愈合,缩短了治疗时间[5]。此外,骨创伤治疗仪阴极负电位可以帮助患者骨生长,使骨细胞分化以及再分化。帮助患者促进钙盐的沉着,提升了钙化过程。因电解作用使阴极周围氧张力渐少,pH值出现升高使得毛细血管长入[6]。

通过本次研究看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达96.23%(51/53);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88.68%(47/5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从消肿止痛时间与骨痂出现时间比较上看出,观察组消肿止痛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邓锦隆,曾妍,徐剑锋等.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4):719-720.

[2]栾义德.创伤性骨折中应用骨创伤治疗仪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9-89.

[3]唐传中.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85-86.

[4]崔秀梅,林爱娟.骨创伤治疗仪治疗22例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17(4):352.

[5]李同生,张秀云.骨创伤治疗仪在骨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105.

[6]石华峰.42例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74-75.

上一篇:一起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下一篇:纵隔型肺癌CT与MRI的临床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