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感因素,优化教学效果

时间:2022-02-21 11:58:59

重视情感因素,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情感因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情感因素,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内容,注重细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204-02

一、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者王初明教授就曾提出情感因素是语言学习的发动机,再好的机器发动不起来便是一堆废物。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情感教学策略,就是要以“以生为本”为宗旨,以“有教无类”为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自身角色,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进行交流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课堂的管理者,一切教学话语权都由教师掌握。而教师也秉承“师长如父母”的传统观念,一味地要求学生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遵循“严师出高徒”的原则,将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学生只安静地扮演听众的角色听教师讲课,一切所谓的课堂互动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一切问题的答案以教师公布的为准。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几乎看不到任何情感因素的介入,交流情感在这里被视为无意义的浪费时间的无用环节。

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并不十分理想,学生要么产生抵触情绪,要么变成机械听讲的书呆子,无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也体会不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无论教师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只知道单纯地记忆却不知深入理解,也做不到举一反三。实际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以师生之间感情的和谐交流为前提,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离不开情感交流。

现代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单方面的“教”转变为教学相长;从讲台上走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反思教学环节,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个性,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使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交流情感、探讨问题,这样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从说教者转变为启发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权威,通常都是教师拿着教材向学生说教,教学活动就是简单的从书本到笔记的转移过程,课堂单调乏味。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反应,教学以启发为主,以教促学,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思维,真正实现知识的传授。

2.从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

教师常常以课堂管理者自居,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掌握课堂的流程和进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一直高高在上,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情感隔膜,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要从学生心理出发,主动将管理者身份转变为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进行学习活动,这样更能促进师生关系,进而促进课堂气氛。比如笔者有一次让学生策划一份英文报纸,由班长分配具体任务,笔者作为成员之一也参与其中,被分派了与两名同学一起完成每周新闻版块。在与学生的合作中,笔者发现了学生在课堂时不太显露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也对教师有了更深入细微的了解,英文报纸完成了,师生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从纠错者转变为鼓励者

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很多教师都会安排的课堂内容,学习外语错误在所难免,而及时改正错误是另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记忆单词和语法点;但教师不能只顾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情感因素的影响,应该更多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从正面进行引导和教育,避开学生的心理逆反,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建活泼和谐的英语课堂

在英语课堂上,教材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避免照本宣科,要注意从情感角度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呈现教学内容时,充分发挥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力求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起来,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更为自发自然,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自由。

1.扩展课文背景知识,引发学生联想

在讲授课文时,如果遇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时下流行话题,教师可以扩展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启发联想,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讲授《戴安娜王妃之死》一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位人民王妃曲折的感情史;介绍她对非洲人民的无私帮助;并联系当下威廉王子大婚一事扩展课堂内容。学生对于英国王室的婚姻一向很感兴趣,这样的课堂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交报告或者做有关方面的小演讲等,教师也可以借此时机进一步讲解英国政权制度。这样,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也激发了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的兴趣,诸如其他欧洲国家有没有王室存在,与皇室相关的英语单词有哪些,与婚礼相关的单词又有哪些等等,这就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故事性强的课文可由学生主导,课堂形式变化多样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改编自名人故事或戏剧等,对话多、节奏感强、情节有趣。与说明文和议论文相比,学生大多对这样的课文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类课文的特点将课堂形式加以变化,抛却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笔者在讲授《现代大学英语》中《亚历山大与戴奥真尼斯》一课时,将课堂变成了小剧场,让学生做演员,将课文中的内容以戏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种课堂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改编剧本、记忆台词的过程中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主动查找资料,兴趣昂然地表演,不知不觉中便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也对何为“犬儒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师还可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变化课堂形式,例如开展辩论赛、演讲、故事重述、放映相关影视资料等,也可以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含有情感态度内容的例句、名言、谚语和习语等。多变的课堂会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兴趣和好奇心,真正地喜欢上英语课。

(三)从细微处着手,注重非言语情感手段的使用

在课堂上,除了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情感,教师还应注重利用非言语传递情感。非言语情感手段的使用往往能够配合语言交流,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眼神交流

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可以使他们感受到作为成年人被尊重,在人格上与教师平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放下心防,与教师真诚地交流。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使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表扬学生时,教师嘉许的目光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不再羞于张口,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2.经常微笑

转变教学观念之后,教师无需再板着脸授课。“严师”可以变身为“良师”,经常把微笑挂在嘴角,教师心情好,学生才能心情好,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自然要轻松愉悦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3.肢体语言

西方人在讲话时喜欢手舞足蹈,加入许多肢体语言来帮助自己表达意思,英语教师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学习语言涉及到很多与汉语不互相对称的词语意思和语法现象,这时单纯用语言加以说明就显得苍白无力,加入肢体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结语

教育是“育人”的过程,人与人的交流必然离不开情感,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于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情感策略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烘托课堂气氛,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Arnold,J.H.D.Brown,A Map of the Terrain[A].in Arno,1999.

[4]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教学案例 下一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论文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