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2-21 11:58:5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现阶段,国家及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措施多体现在经济资助方面,在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学习能力及社会工作能力等方面关注较少。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训练和培养是探索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Abstract: At this stage, the funding measures of country and the community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usually embodied in economic assistance, paid less attention to terms of morality, interpersonal, learning ability and social work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ective way to raise soft power to targeted intensive train and develop students' soft power.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提升

Key words: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soft power;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302-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及招生结构的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贫困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当前,高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5%左右,主要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纯农户、低收入、多子女上学等类型为主,还有一些城市低保、重病户等。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性格表现、学习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差异性较为明显。面对众多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我们必须探索新的资助理念和方法,不仅要在经济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帮扶,更要以正确的育人导向,在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社会工作能力、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等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和培养,把教育和引导困难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1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的总体思路

知识更新迅速,专业优势退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点,想要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个人软实力的高低往往至关重要。从个人角度出发,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软实力,是不因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需要各种证书来证明,相反,它会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不断提升,是伴随其一生的能力[1]。现阶段,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措施多体现在经济资助方面,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软实力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应紧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实际,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情操培养,围绕心理学、人际沟通、社交礼仪、管理学、社会调查、创业素质与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教育,指导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实践项目和志愿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软实力。

2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的途径

2.1 通过志愿服务,推进道德品质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们在不计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力量,从事社会公益和社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素质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提升中考虑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延伸,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知、合理定位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树立对同学、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需要具备忍耐与克服的韧劲,面对社会和国家的帮扶,要有较强的感恩回报意识。

2.2 实施励志教育实践项目,提升社会工作能力 社会工作能力包括组织和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校学习、走上社会都会面临各种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可通过课题研究或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励志教育实践项目,如受资助的学生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选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和生存状态调查、助学金管理模式、家庭经济困难生管理等与自身相关的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校在探索以爱心助学超市为实践育人平台方面,提出让学生直接参与超市实体运营的构想,超市的人员构建、货源组织、库存盘点、帐目核算等全部出学生负责实施。实践证明,通过支持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励志教育实践项目,以“资助”和“育人”相结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帮助学生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和工作内容,提高研究分析问题和实践的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软实力。

2.3 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学习能力 许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地理区域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资讯的接受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等资讯,学会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懂得寻求帮助,将自己训练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提升与引导可以采取互动教学和户外拓展的形式,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学习资源,学会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2.4 组织团体辅导,提升人际交往及心理调适能力 以身心健康为目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神帮扶、心理辅导,提升学生人际交往及心理调适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心渴望交往,但又由于贫困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在交往中较为敏感,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自我接纳程度较低。高校在帮困育人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可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部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稳定学生的思想情绪,帮助受资助学生以阳光的心理状态对待生活。通过定期组织各种教育辅导和互助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及乐观豁达的人格特质,熟练掌握人际沟通的技能技巧,学会放松并努力缩小与他人之间差距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进行与人交往,尽可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愉悦身心,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与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软实力提升的认识与思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心理落差难以与本班级同学相处,容易感到孤独,但他们在和自己境况相似的人相处中更容易放松,能够找到认同感,有助于其逐渐摆脱孤独等不良情绪,因此,创造一个和谐、互助、团结向上的集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院创建励志菁英学校这一做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展示和锻炼自我的舞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经过培养训练,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38%的学生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90%以上学生获学院学习优秀奖学金,30%学生曾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同时,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社会活动和技能竞赛,并多次获各级各类组织表彰。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软实力提升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家庭经济的窘迫、认知能力的局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害怕被“贴标签”,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必须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打消他们的顾虑,只有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敞开心扉,用心接纳,方能使高校帮困助学达到“润物无声”,“授生以渔”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琴.“资助”与“育人”:助学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报,2008(3).

[2]黄琳.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J].中外教育研究,2008(11).

[3]明宪.坚持资助困难学生工作的育人导向[J].思想教育研究,2000(1).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有机硅废水达标处理工艺的探讨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