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育共赢发展

时间:2022-02-21 06:09:22

家校合育共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是全社会的教育,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伴随孩子终生的教育,它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效。而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教育,是为孩子健康成长作好服务的教育。

一、更新观念,家校合作的前提

树立大教育观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家校合作中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合作极其重要。有种说法是“5+2=0”,说的是如果老师在学校的教育和家长在家里的教育不一致,再好的学校教育都起不到效果。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与学校达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做得好的话是完全可以达到“5+2≥7”的功效。

小学家校合作主要是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联合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的一种教育互动活动。家校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家长参与孩子培养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全纳孩子,家校合作的关键

好关系就是好老师。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师爱就是师魂,对老师来说,爱心最重要。爱是教师教育学生、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感情基础,学生、家长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1. 关注全部学生,了解个体差异。生态教育即是用发展的眼光欣赏学生的成长,让每一生命的天性都得以舒展。爱学生就要关注每一位孩子,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不但兴趣爱好和性格不同,能力也有差异。每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拥有不同的才能,任何一种才能都重要,不分主次、贵贱。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用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2. 全纳每一位,接受不完美。爱学生就要全纳孩子,不但要接受全部的孩子,还要接受孩子的全部,包括他们的缺点,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各个领域需要的才能和智慧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有的孩子调皮好动,没有纪律观念,但是他喜欢劳动,乐于助人;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他喜欢画画,而且作品充满想象力;有的见人羞涩,说话不流利,但是他热爱读书,比同龄的孩子知识面广……特别是要厚爱后进生,真心地营造班级人际氛围,带动同学们宽容地接纳他们、真诚地帮助他们,时时激发后进生有努力就有进步的自信心。教师对后进生的呵护不但会让他们的家长发自内心地感激不尽,还会令所有其他家长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三、形式多样,家校合作的根本

有效沟通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1. 沟通形式多样化。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用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的形式之外,现在最普遍的电话、校讯通更直接、及时。在信息时代的当下,通过网络建立博客、班级网页、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形式全方位的促进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2. 家校合作制度化。成立学校和各班家长委员会,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和相关工作制度,真正发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家校沟通与合作。“家长委员会”是很多学校都有的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其成员也多是当地一些有影响力(相对自由、胸怀大爱、能力强)的家长,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协调家校关系,促进家校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家校合作活动化。学校作为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奠定了家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把讲座授课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家长学校既以授课为主,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在活动中落实家校的有效沟通。

4. 家校合作专业化。编写家长学校校本课程《爱的陪伴》,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提升育儿的专业水平,让家长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家长的需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凸显了教育内容的多元性、课程推进的针对性、专业教育的指导性。

美北佛里达大学教授隆巴那也认为:学校应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发挥学校组织与教育优势,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是学校的份内工作,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小学教学中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