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约定夫妻财产制

时间:2022-02-20 05:24:15

论约定夫妻财产制

【摘要】约定夫妻财产制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约定夫妻财产制与法定夫妻财产制有一定的区别,其法律效力高于法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约定内容以及所附条件和期限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及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约定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 夫妻财产契约

约定夫妻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双方以契约的形式确定财产制形式或财产分属的制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夫妻财产契约。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中,约定夫妻财产制被充分肯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在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才运用法定夫妻财产制,如法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均允许夫妻订立财产契约。

约定夫妻财产制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约定夫妻财产制产生的原因。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法学家梅因的“从身份到契约”理论指出,过去人们受种种的身份关系(包括行会关系、学徒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所束缚,人们的权利,特别是个人的人权、尊严很难获得保护。为了获得本来应该得到的人权、尊严,人们纷纷起来打破束缚:行会成员摆脱行会控制,自由与客户订立契约;在家庭关系中,子女不再从属于父母,妻子也不再从属于丈夫。从这时候起,兴起了约定夫妻财产制。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不想被束缚在家庭财产的共有牢笼之中;另一方面,订立夫妻财产契约,处分自己的财产,是夫或妻在家庭生活中人权和尊严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条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条件是:一、财产约定时,必须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婚姻当事人双方订立;二、双方必须是自愿,如果是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作的约定,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变更或撤销;三、约定的内容要合法,不得利用约定逃避法律或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第三人的利益。约定内容不得超越双方。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主体和对象

夫妻财产契约的主体。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主体就是订立该契约的合同当事人,即缔结婚姻的夫与妻。约定夫妻财产制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主体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以男女平权为前提条件的。近代以来,民事权利主体意识觉醒,特别是现代以来女权运动不断兴起。因此,要在立法中体现男女平等,一体主义理论已经站不住脚。其次,是以女方拥有自己的财产为前提条件的。近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法律对妇女拥有财产的认可,随着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她们有了同男子签订夫妻财产契约的资本,约定夫妻财产制得以形成。

夫妻财产契约的对象。即夫妻财产契约中所明确或处分的财产。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两大类:一、静态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婚前个人债务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的偿还。二、动态财产。包括既得利益、预期利益、现实债务、预期债务。须注意的是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以及当事人非法所得的财产不得列入约定的范围。对于仅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的财产是否可列入夫妻财产契约中,学界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不得列入约定范围,其理由是夫妻财产契约是对夫妻个人财产或共有财产予以明确和处分,仅有使用权的财产显然不属于这两类财产,故不属于约定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夫妻财产契约,实质上是夫妻财产利益契约,并非仅仅是明确和处分所有权的契约,只要是夫妻利益分配的约定,就应属夫妻财产契约,只不过此时所约定的仅是使用权的分配而已。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作用和形式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作用。一、它顺应了我国社会和家庭出现的多种新经济形式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所拥有个人财产逐渐增多,夫妻便产生了采用多种形式处理双方财产关系的要求;二、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涉外婚姻,涉港、澳、台婚姻不断增多,我国法律增设夫妻财产约定制,有利于保护这部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为再婚夫妻妥善处理婚后财产关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丧偶者或离异者再婚的比例日益增多,法律允许夫妻双方签订财产约定,为再婚夫妻灵活处理财产问题带来了方便。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形式。关于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形式,1980年《婚姻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做出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逃避法律的约定无效。”2001年,新《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但该条件和期限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如约定“妻子生育儿女时,双方经济收入才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此规定无效。约定作为一种双方协议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范围内,可依法成立,也依法变更或撤销。变更或撤销原契约,可以通过制订新夫妻财产契约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事实行为实现。如夫妻双方曾约定工资、奖金归个人所有,但签订契约后,家庭一切日常开销均使用一方的工资、奖金。这时,可认为夫妻行为在事实上撤销了此前的约定。从约定终止的原因来看,可由于约定所附条件不成立而无法执行,也可能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撤销。

约定夫妻财产制和法定夫妻财产制

二者关系。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形式,有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之分,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定财产制,即配偶在婚前或婚后未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律规定当然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它在某些国家也被称为正常的夫妻财产制或补充的夫妻财产制;而在某些国家只规定单一的法定制,如罗马尼亚、波兰等。约定夫妻财产制与法定夫妻财产制二者的关系是,前者法律效力高于后者,只有在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国际立法例。在法国,依据法定财产制,属于共同财产的主要是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或分别取得的财产。结婚前归双方各自所有的财产以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继承、赠与或遗赠而取得的财产,仍为各自所有。婚后一切具有个人特点的财产(包括权利)均属个人所有,而其他一切动产和不动产,只要不能证明属夫妻一方,则推定为共同财产。德国也规定了法定财产制度,依据此制度,结婚并不改变当事人双方对婚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所有权的处分权,但却可以在婚姻关系终止时要求均分婚姻期间财产增值部分。同时,法典也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约定来分配财产归属。可见,无论法国还是德国,都在法定财产制之上规定了约定财产制,且明确声明约定财产制可以改变法定财产制。

中国的立法情况。在我国,1980年《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该部婚姻法对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未提。后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3年11月3日作出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不但对于家庭中的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予以明确化,而且还规定了夫妻法定财产制方面的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到:“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由此可见,约定优于法定。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了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相关内容。同时,在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效力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对内效力。夫妻财产一经约定生效,即在夫与妻之间和他的继承人之间产生了约定财产的效力,夫妻双方均受此财产约定制约。婚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依财产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于当事人财产收益的分配也应该按照夫妻财产约定行使。婚姻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履行约定夫妻财产制的相关规定,不允许擅自变更或撤销。确需变更或撤销的,应该由婚姻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后,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如果原约定夫妻财产制是经过公证机构公证的,应通过公证机关撤销或者变更。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对外效力。《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有约定的,约定对该第三人有约束效力;第三人不知道夫妻财产有约定的,夫妻双方的财产约定不能约束第三人。在履行偿债责任后,婚姻当事人中没有债的一方再向另一方追偿。何以确定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基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角度考虑,“知道”的举证责任应该倒置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婚姻双方。假如有确实的证据说明该第三人知道有夫妻财产约定的,例如在借贷的文字材料上明确了债务方婚姻当事人之间实行约定夫妻财产制的,而且明确了约定内容的,则婚姻当事人财产约定的效力及于第三人,该第三人只能要求债务人用个人财产清偿。(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上一篇:片面共犯存在的法理分析 下一篇:浅析前期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