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2-20 09:28:45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摘要: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 教学 反思

新课标的实施犹如一缕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但面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新形式,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却变了形,主要表现为:将课堂完全放给学生。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怕在课堂上讲多了,于是变“全讲”为“不讲”,完全放手给学生。学生如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漫无目的的学习,教师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精神。实际上这种教师的做法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新课程改革不是不要教师讲,而是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是要求教师正确把握讲得“度”,该讲得还必须讲。比如,学生在自学课文后,教师就应该及时提示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从而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达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重形式轻内容。当前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笔者在听课时,发现许多教师在分组时本着就近原则,让前后两桌学生合作或按一排为一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完任务后,接着便走下讲台到各组巡视,还时不时地参与其中,顿时,学生真的“活跃”起来,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诸多问题:有些学生各忙各的,不会合作;有些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好学生“主讲”;有些小组的同学却在谈论与内容无关的事情。受时间限制,学生合作还未深入,教师就草草收场,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讨论效果,这种“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其实,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小组角色的定位,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教师要明确讨论的内容、范围、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后要搞好评价等。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使学生全面有序地展开,从而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束缚。目前很多教师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敢放开手脚,学生也还是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的圈子里,其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仍未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捕捉探究点,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方法习惯最重要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学亦如此。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既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使学生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作者、作者不离时代的语文规律去思考。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交流和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二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语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只有教师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求知、求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首先要指导学生建立广泛的知识来源和渠道,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美国的希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比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笔者让学生说心灵出最受震动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学生对杜十娘的多才多艺、美丽善良、坚决果敢及对爱情的忠贞深有感触,对李甲的忘恩负义,孙富的卑鄙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叙述中包含着个人强烈的感情倾向。在学生熟悉了内容后,笔者又问:“你读出了哪些疑问?”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杜十娘跳河自尽是不是最好的归宿?”“杜十娘是青楼女子,这会不会影响杜十娘的形象?”等等。这些凝聚着学生认知、情感的问题成了课堂教学的新资源,调节着课堂的积极氛围,补充着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学的亮点,丰富着课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陶行知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因此说,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则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二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讲授诗歌时,尤其是以写景为主的诗,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再现诗的画面,从而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山居秋暝》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想像的开放性话题:“设想一个表现王维幽静、闲适生活得山中美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想象丰富多彩,课堂成了学生驰骋想象、交流思想的大舞台。通过想象,学生真正感觉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点,走进了王维纯真而又自由的心灵世界。在写作教学中,可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看图作文,让学生触“画”生情,挥笔生文;可以让学生对某一故事进行续写或补写;假想科幻作文,如“20年以后的我”“22世纪的中国”等作文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学习、善学习、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

上一篇:琐谈“中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艺术类学生需要针对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