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用地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时间:2022-02-20 02:48:19

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用地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基于目前铜川“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问题,论文采用了GIS分析法,对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进行了总体、分级、分区的空间分布现状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质量、土地数量和交通条件等五个方面对影响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以明确铜川中心城市的现状布局特征及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城乡居民点;用地格局;影响因子

Abstract: 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ongchuan "human relations" based on the contradiction, using the GIS analysis method, to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Tongchuan center city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partition of the space; and by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pop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land quality, land quantity and traffic conditions on the factor influence residential space layout are analyz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tatus of the central city of Tongchuan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land use pattern; influence factor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目前,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相携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点建设中存在的粗放用地、圈地问题等日趋严重,城乡居民点用地统筹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目前学界对于居民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居民点土地利用、居民点区位、居民点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且多以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而以城乡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的较少。论文将依托铜川中心城市为研究背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视角,对城乡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布局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期为铜川市的集约用地规划奠定研究基础。

1 区域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东经108°35′-109°29′,北纬34°48′-35°34′之间,是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东和东南与渭南市的蒲城、白水、富平接壤,西和西南与咸阳市的旬邑、淳化、三原毗邻,北同延安市的黄陵、洛川相接,总面积3882km2。铜川中心城市位于铜川中南部地区,全域地形复杂,除南部地势较为平坦,大多为低山、丘陵、沟壑纵横。研究区共辖4区7镇2乡,2010年总人口545718人,总建设用地面积78.12km2。

2 数据来源

论文中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如居民点用地数据主要来源于对铜川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解译并辅以铜川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作为参考,人口统计数据及影响因子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陕西省铜川市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和《2011年铜川统计年鉴》。

3 城乡居民点发展现状

论文中出现的人均用地面积均为研究范围内的城乡居民点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所得的平均数值,其中人口与用地的统计范围相一致。

3.1居民点布局现状

论文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要求为参照,通过对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的人均用地布局从总体、分级、分层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对人均用地超标率分城市、建制镇和农村三个层级进行分析,得出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用地的布局现状(如图1)及布局特征:

3.1.1布局现状

⑴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小于100m2/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的东北部地区。包括城区、印台城区和金锁关镇镇区及乡农村地区。

⑵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介于140~200m2/人之间的地区 ,主要集中分布于铜川中心城市中部、西南部,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较好的平原地区,印台乡农村地区仅有零散分布。具体分布于耀州城区、黄堡镇镇区、小丘镇镇区、孙塬镇镇区、关庄镇镇区及董家河镇、小丘镇、关庄镇、黄堡镇、印台乡的农村地区。

⑶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介于200~300m2/人之间的地区,分别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农村地区,主要涉及坡头镇、孙塬镇、金锁关镇。

⑷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大于300m2/人的地区,在中心城市中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新区、坡头镇镇区、董家河镇区。

图12010年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分布图

3.1.2布局特征

⑴总体分析而言,铜川市区(除新区外)由于地形平坦、路网密度高,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好,土地集约利用率较高,人均用地面积较小,反之随着行政级别的降低,人均用地面积随之增加。

⑵、印台城区由于位于铜川市老城区,土地规划及基础设施发展已趋于成熟,居民点布局相对紧凑,人均用地面积较小,不存在超标现象。

⑶耀州城区、新区还处于不断发展中,居民点布局虽集中,但粗放用地现象普遍,尤其以新区最为严重。其中耀州区超标29%,新区超标率达188%。

⑷镇区除金锁关镇人均用地面积较小,仅有71m2/人外,其余如孙塬镇、关庄镇、坡头镇、小丘镇、董家河镇、黄堡镇人均用地面积均超过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最高值140 m2/人的要求,其中尤以坡头镇、董家河镇超标现象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06%、182%,孙塬镇、关庄镇、小丘镇和黄堡镇超标率均控制在30%范围内。

⑸农村地区由于地形条件较差,低山、丘陵、沟壑纵横,居民点布局普遍分散,而且路网密度较小,交通通达度较低。该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落后,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集约用地意识淡薄,人均用地面积较大。除乡人均用地仅有30m2/人外,其余均超过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尤以孙塬镇、金锁关镇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达到111%和110%。

3.2居民点影响因子

城乡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分布差异主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为明确影响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人均用地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论文将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占GDP比重、近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土地质量(农村人口、人均粮食产量、耕地单产(粮食))、土地数量(人均耕地面积、水浇地比重)和交通条件(路网密度)等5个方面16个指标对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

首先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对人均用地布局的的影响因子人口规模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城市居民点、建制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布局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⑴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人口规模与人均用地面积呈负相关,人口规模主要集中在5万人之内,人均用地面积主要集中在100~300m2/人之间(如图2)。

图2 2010年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与人口规模关系

⑵影响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分布的因素主要涉及有土地数量、经济发展条件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包括水浇地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城市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和人均GDP。其中水浇地比重与人均用地面积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9;人均GDP与之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72,同时城市人口与人均用地面积呈负相关作用,相关系数为-0.87。

⑶影响建制镇镇区人均用地面积分布的因素主要涉及人口规模、土地数量、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包括农村人口、水浇地比重、人均GDP和人均耕地面积。其中农村人口、水浇地比重分别与人均用地面积相关作用最强,相关系数为0.96;人均耕地面积与之相关性相对较弱,相关系数为0.83,这些影响因子均与人均用地之间呈正相关。

⑷影响农村地区人均用地面积分布的因素主要涉及土地质量、土地数量和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包括有耕地单产、水浇地比重、城镇化率。其中城镇化率与人均用地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相关性较弱;耕地单产、水浇地比重与之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8,解释力较强,。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地形平坦地区,居民点布局规模较大且集中,人均用地面积也因自然条件较好相对较高,而且超标现象较严重;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居民点大都规模较小且布局分散,但人均用地相对于平坦地区较集约。影响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布局的影响因子主要涉及土地数量和经济发展条件两个方面,除此之外,人口规模对于城市、建制镇居民点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土地质量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笑东,张占录,郑文兵等.我国城市人均用地规模指标研究[J].宏观决策,1999,8:22~24.

[2]张文奇.通过城市用地结构来推演城市人均用地指标[J].城市规划通讯,2007,8:12~14.

[3]陈华飞,王秀兰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孝感市杨店镇为例[M].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3):36~37.

[4]张伟伟.石家庄市城乡居民点用地效率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王筱明,郑新奇.县域城乡居民点用地整治布局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济阳县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J].2012,31(5):111-116.

上一篇:供热管线热应力与热补偿技术刍议 下一篇:浅析 “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