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健康基础

时间:2022-02-20 12:39:12

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健康基础

信用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诞生,源于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与发展过程中,金融产品本身进行着复杂的衍生,金融交易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投资者已难凭一己之力评估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内在的风险和价值。于是,借助于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便可获得一些这方面专家共同作出的评级结果,提高了分析效率。现在,这些专业评级机构及其作出的评级结果,能够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其重要性越来越大。

但是,本轮金融危机使信用评级机构饱受诟病,有人甚至认为信用评级机构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在后危机时代,各国开始逐渐反省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严肃问题,意识到加强信用评级监管、改革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性,并在2009年G20伦敦金融峰会上,提出把信用评级纳入国际监管范畴的建议。此外,各国政府也纷纷对本国信用评级机构采取更有成效的监管并且亟待建设新的信用评级体系。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机构时,需要充分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验,为本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健康基础。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改革措施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结合市场的批评和监管部门的整改意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从提高评级质量和透明度、修订评级方法以及调整公司治理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

提高评级质量,突出宏观经济评估。三大评级机构采取了诸多措施,以改善并提高评级质量。例如,增强了公司债与市政债评级的可比性,成立评级模型检验小组,改进结构化产品等导致次贷危机爆发扩散的虚拟创新产品的评级模型,调整银行及企业评级方法等。值得关注的是,穆迪在评级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宏观经济评估的重要性,并专门成立了宏观经济委员会,以提高各评级部门对宏观形势看法的一致性。该委员会主席为穆迪首席信用评级主任,其他成员包括穆迪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等。

增加信息透明度,加强同投资者的沟通。金融危机以来,三大评级机构为响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规定,均作了不少改进。例如,相继披露了评级方法和评级流程等文件的详细内容,明显加强了同投资者的对话,并及时就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修订内容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

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评级质量。三大评级机构还在公司治理方面采取了若干行动,以进一步加强其评级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例如,惠誉集团成立了Fitch Solutions公司,将评级业务与非评级业务分开。Fitch Solutions专注于所有非评级产品和服务、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惠誉的培训业务。穆迪建立了全球合规部门,加强了合规方面资源投入;增加跟踪评级的分析师数量,建立起专门的跟踪评级团队;增强了支持部门的职能,释放分析部门的资源。标普聘请了外部独立董事,成立了政策管理委员会(Policy Governance Group)和风险检查委员会,强化了员工的合规培训。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康发展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最新做法给中国信用机构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一是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搭建中国信用评级体系首先应着力于建立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有效监管体系,核心是改变目前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评级行业监管权的多头监管状况,建立由中央银行统一监管,并对信用评级市场准入、业务许可、评级结果复审评价、市场退出等制订统一的监管制度。

二是强化竞争机制。信用评级行业要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以便于市场参与者公平地竞争,保证评级市场的效率。与国外评级市场的垄断有所区别的是,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与恶性竞争并存的现象,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全面地规范市场信用评级行为。

三是保证独立性、公正性及客观性。目前评级行业“发行人支付费用”的收费模式使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发行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纠葛,评级结果可能对投资者形成极大误导。为此,我国在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评级活动的独立性,尽量营造一个评级机构不受外力干扰的环境。完善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减少各种可能的利益冲突,使评级活动免受债券发行人和政府等的影响。2010年9月,我国首家采用投资人付费的新型运行模式的评级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代表全体会员出资成立并于同年10月其评级体系。该公司在运作模式上的改革旨在切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利益链条,规范国内信用评级行业,最大限度保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然而,这家半官方的信用评级公司并不以商业利益为其经营目的,其他评级机构如何在规范评级和利益之间平衡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是提高透明度和可靠性。提高评级结果的可靠性不仅要求明确规范证券发行人所披露的信息具有较深的程度和较高的质量,同时要求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过程完全公开和透明,将评级活动完全置于市场的监督之下,加强评级结果的可审查性,评级结果的可审核性可以督促评级机构对评级活动负责,全面地利用可利用的信息、客观地分析结果,同时也可以让市场充分掌握和理解评级结果,使投资者基于评级结果对证券作出科学判断。中国也应将评级机构的运作完全置于公众和监管机构的视线中,加强评级活动中的信息公开程度,提高市场对评级活动的约束力,最终使评级行业能够规范发展。

五是实施双评级制度。双评级是指在债券发行过程中,两家评级机构同时对债券发行人或所发债券进行评级并各自独立公布评级结果,与此相对应的制度安排称为双评级制度。推行双评级制度,对两家评级机构背对背的评级结果进行相互校验,可对评级机构形成一定的声誉约束,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服务。推行满足市场参与者需求、有助于更好发挥评级作用的双评级制度对于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轮金融危机后,双评级成为各国信用评级行业重要的监管改革举措之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动对结构化金融产品采取双评级。在反思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各国认为结构化金融产品设计结构复杂,透明度低,市场参与者对其了解有限,对这类产品尤其应使用双评级,加强风险揭示,促进不同机构相互校验,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

目前,我国的评级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评级机构迫于生存压力,导致信用等级明显虚高,行业整体公信力较低。在此背景下,引入双评级制度有利于遏制评级机构之间的级别竞争,提升评级行业公信力,保证评级结果的质量。尤其在涉及本土金融市场的评级和金融产品的评级,可通过政策调控规定分别由一家国际评级机构和一家国内评级机构共同评级,既参考国外评级机构的行业经验,也重视国内评级机构的背景知识。

上一篇:展现辉煌丝路货币文明 下一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从混沌到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