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实效性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22-02-19 02:44:17

高校大学生实效性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现状

1.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认识度高。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与重要性认识情况中,只有3%的同学表示“没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有4%的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要。可见,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重要而且乐于去参与。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度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都是比较高的。高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作用不足。调查问及“所在学校是否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时,只有35%的同学表示“有”;对于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所起作用程度的调查中,只有37%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50%以上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或是“没感觉”。可见,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提供的社会实践基地不多;同时,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起到的帮助程度不足。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指导不足。调查问及“参加社会实践时有没有老师给您做前期和相应的指导”时,只有24%的同学表示“有,充分且有效”,有53%的同学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可见,在社会实践开展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给予的有效性指导不足。

2.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多方提高。调查问及“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有哪摘要: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结合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现状,注重建设的长效性和实效性。些”的时候,同学选择的各种原因当中,“社会实践内容不丰富”的占23%,“社会实践活动目标不明确”的占27%,“社会实践平台建设不够”的占19%,“社会实践经费不足”的占16%,“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建设匮乏”的占12%。可见,目前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方面需要加以提升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设立上需要进一步明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上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原则

1.明确目标与讲求实效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明确建设目标。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受教育的基地,其主题设计、活动安排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方向来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另一方面,要讲求建设实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全面策划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实施,力求取得实际效果,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通过实践基地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发挥作用。

2.自愿理解与互利共赢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做到自愿理解和互利共赢相结合。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是首先建立在学校和实践基地双方的自愿结合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双方的互利共赢:一方面要注重选取生产运行良好、实践条件充足等方面比较利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能力的实践基地,要选取便于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基地;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结合自己理论知识优势特点,将理论应用实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实践基地创造效益。稳定协作与长效发展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稳定协作。高校与社会之间所建的实践基地要有稳定性,注重双方的稳定协作,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践机会,注重建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长效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发展性,注重促进实践基地和学生的长效发展。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效性提升机制

1.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贯彻落实是根本。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贯彻落实,要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落实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等制度的建立健全,通过制定详细科学可行的基地建设方案和管理细则,签订有关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从而促进社会基地在整体管理原则、组织领导机构、基地建设规范、设备设施建设及经费使用、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实践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从根本上保障实践基地建设的进行,对于基地建设的开展发挥保障作用。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典型推广是重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要主动与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加强联系,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互利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将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上的成果优势应用于与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实践合作中,发挥高校人才的作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通过结合科学研究的开展,通过大学生人才的输送,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校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实践基地单位的优势资源,创造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发挥先进社会实践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对于取得良好成效的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其模范引领的作用,将相关先进经验予以推广应用。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拓宽和提高社会实践基地的辐射度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

3.实践活动的灵活创新与成效提高是关键。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基地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与长效发展的前提,社会实践活动质量与成效是基地建设的重点,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活动形式的灵活创新,要注重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第一,要加强重视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要加以重视,在各方面条件上予以支持,并通过指导老师机制的建立,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及时给予指导与引领,提高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效性;第二,要突出专业特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着重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高校在对大学生的专业培训方面的优势,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理论优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群众所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三,要打造活动品牌。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活动来给高校、企业和学生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品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引导,强化基础管理,与时俱进,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用。比如可以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大型体育赛事服务活动、社区社工服务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科技教育卫生三下乡活动、列车乘务员公共服务活动等形式,与相关部门建立实践基地对接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促进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

作者:林晓燕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上一篇:时代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下一篇:营养不良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