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19 01:59:57

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剖宫产的产妇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切皮前1min将0.5%氯胺酮按0.5mg/kg缓慢静推。结果 观察组疼痛情况:中度7例,占4.8%,轻度15例,占10.0%,对照组重度23例,占15.3%,中度67例,占44.7%,轻度60例,占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剖宫产;小剂量氯胺酮;镇痛效果

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一种重要措施[1],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显著增高[2],合理的麻醉对产妇减少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氯胺酮(ketamine)是目前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药物[3],为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剖宫产的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进行镇静、镇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剖宫产的产妇300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9岁,均为单胎,孕周37-42周,平均40.1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和阿托品0.5mg。经L2-3椎间隙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cm,以2%利多卡因3-4ml试验,观察5-10min无异常变化,追加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剂8-12ml,观察10-15min。观察组于切皮前1min将0.5%氯胺酮按0.5mg/kg缓慢静推。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疼痛情况:中度7例,占4.8%,轻度15例,占10.0%,对照组重度23例,占15.3%,中度67例,占44.7%,轻度60例,占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产科麻醉须同时注意母、婴安全。对于硬膜外阻滞不全的患者,会产生切皮痛及其他疼痛反应,利用氯胺酮的体表镇痛作用可弥补上述不足。氯胺酮具有催产、消除宫缩痛和增强宫缩力的作用,对新生儿无抑制[4]。但氯胺酮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容易透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故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小剂量氯胺酮可以单用或作为硬膜外阻滞的辅助药,用于剖宫产术中[5]。但由于顾虑药物对胎儿的抑制,在胎儿娩出前一般不给镇静、镇痛药,所以产妇在分离切口、胎儿娩出时多有牵扯痛和不适感,较为痛苦。这种做法表面上保护了胎儿,实际上产妇因疼痛应激引起交感神硬膜外经系统兴奋,子宫血流量减少,易导致胎儿缺氧,最终引起胎儿的应激反应。氯胺酮是目前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药物。氯胺酮对NMDA受体的阻滞作用是引起麻醉和镇痛的主要原因,在组织创伤之前给予可有效预防中枢致敏感而发挥镇痛作用。氯胺酮硬膜外腔给药后迅速扩散到蛛网膜下腔选择性阻断脊髓背角NMDA受体产生镇痛作用;亦有部分吸收入血,产生全身作用。但也有证据显示氯胺酮与脑、脊髓内的阿片受体结合可产生镇痛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小剂量的氯胺酮也有很强的镇静、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减少。使用小剂量氯胺酮的理论依据在于氯胺酮产生镇痛作用的血药浓度(0.2mg/L)明显低于产生催眠作用的血药浓度(1.5mg/L-2.5mg/L)。

稀释的小剂量氯胺酮可以用于硬膜外阻滞不全的剖宫产术中,但由于氯胺酮具有对心血管系统固有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故应忌用于高血压、妊高征、有精神病及饱胃产妇。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情况:中度7例,占4.8%,轻度15例,占10.0%,对照组重度23例,占15.3%,中度67例,占44.7%,轻度60例,占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陈东生,王宏梗.妊娠合并肝病的产科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2(6):463.

[2] Sliger PD, et al. Shivering during epidural anestha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 Can J Anesth,2004,31:3(Ⅱ)80.

[3] 王英伟.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27(6):381.

[4] Krechel SW. Eggers GWN. Intrathecal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an infant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following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Paediatric Anesthesia,2010,6:423-6.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13-1314.

上一篇:233例皮下埋植剂避孕效果分析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小腿肌间静脉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