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你的幽默感

时间:2022-02-19 08:36:03

只要你每天收集一点幽默,就能给自己积攒一个数额可观的健康“存款”。

在你身边,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很多人一定会回答:有幽默感的人。

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反对意见也不让人反感;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总会成为聚会的主角,人人都愿意和他们聊上几句;因为有了幽默感,尴尬时刻他们总会自嘲……幽默不仅带来欢乐、消除敌意,也是维持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

但是,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国际幽默治疗协会会员岳晓东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是幽默感的“贫民”。中国人最不重视幽默,从小到大的教育里,总是强调“庄重”、“认真”等,无形中扼杀了许多人的幽默细胞。

幽默是大智慧,不是搞笑

35岁的张华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虽然工作很努力,但总有同事说他太严肃、刻板。“平时大家有说有笑时,只要我一插话,马上就没人笑了。后来我上网学了不少笑话。”张华说,有一次他看了一个笑话,特别得意地跟同事讲:养鱼挺麻烦的,每周要换一次水,我经常忘记,后来就只好每周换一次鱼了。当时大家都愣了一下,才开始笑。“想逗乐反而弄得大家更尴尬了。”他说。

一般来说,我们往往对幽默有两大误解,一是认为幽默就是要会讲笑话、耍嘴皮,逗大家开心,二是认为幽默登不上大雅之堂。很多人认为“搞笑”就是幽默,这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幽默,应该充满大智慧。

对每个人而言,幽默是调节身心健康的武器,可以减少逆境时的痛苦,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游刃有余。而缺少幽默感,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贫困”。

三类人需要幽默感

幽默最初是指动植物中起作用的汁液。事实上,幽默的人在人群中起的就是剂的作用。

在美国,没有幽默感的人很难有大作为,越是大官越离不开幽默,否则会被认为不亲民。而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纪晓岚等少数人敢在君主面前开玩笑。那么,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幽默感?心理学专家王国荣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等级观念”。人能幽默,首先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人人平等”的概念。但在中国,家长、老师、领导这三类人,多扮演着严厉者的角色,让孩子、学生、下属只能小心翼翼,不敢“造次”。事实上,这三类人很需要幽默感。

对于老师,幽默感是“硬指标”。上海一项专题调研显示,学生们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的主要特征首先为富有幽默感,其次才是责任心强、尊重同学、专业技能强等。对家长来说,幽默感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让孩子的心理成长更健康。

此外,低俗文化的盛行,也扼杀了人们的幽默感。不论电视节目还是网络上,流传的多是一些无聊的笑料,要么是高可笑性、低智慧性,表现为哗众取宠;要么是低可笑性、低智慧性,表现为损人损己、庸俗低下。

每天收集一点幽默

幽默有天生的成分,但也是可以学习的。岳晓东认为,想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其实并不难,可以用以下六招:自圆其说――变被动为主动,自嘲调侃――变烦恼为笑料,繁事简说――变复杂为直白,顺语逆说――变正向为反向,借题发挥――变局限为扩散,巧立名目――变无名为有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建议,我们需要的幽默是“自嘲”。如果你害怕在大众场合演讲,不妨把自己的恐惧用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我现在已经汗如泉涌,真怕淹没了第一排的听众。”如果你总担心自己外表不完美,不妨真的找一天穿“傻”点,然后自己嘲弄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别人也许并没有那么在乎你的外表。如果考试失败了,不妨想想,自己只是碰见了“成功之母”而已。

岳晓东给大家推荐了一份“‘四个一’幽默人生存单”,存单上列出了以下建议:每天看一篇以上的幽默资料,每天搜集一个幽默故事,每天讲述一段幽默笑话,每天总结一条幽默体会。只要你每天收集一点幽默,就能给自己积攒一个数额可观的健康“存款”。

上一篇:美国生活“二十戒” 下一篇:抢购风背后心理危机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