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2-02-18 09:44:28

廊坊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摘要]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廊坊市的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较落后,本文拟从廊坊市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廊坊 服务业 现状 优化策略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旺发达程度是衡量和体现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是缓解环境约束和资源要素压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廊坊市加快实现“科学发展、进位争先、和谐安定、富民强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廊坊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廊坊市服务业发展形成了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结构优化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9.6%,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0.2%。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4至2007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1.2%、13.2%、15.1%和19.6%,高于同期GDP增速4.6个百分点。

2.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全面发展,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2007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

3.会展旅游业发展快速。2007年共接待和举办各类大型会展54个,全年累计完成展览面积120万平方米,累计参展观众达到60万人次,累计意向成交额75亿元。同时,举办各类域外会议1000余个。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4万人,旅游收入达到4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8%,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5.7%。

4.现代物流业持续升温。全市有14个现代物流项目被列入《“十一五”期间河北省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1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分别占全省比重的14%和18%,均居河北省第二位。

二、廊坊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及成因分析

从与全国、河北省平均水平比较看,廊坊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2001年~2007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在30%左右徘徊。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低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8.9和3.3个百分点。分析原因,有以下方面: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主要是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重工业、轻服务业现象。

2.产业依托度不高。廊坊市工业属于散而小、小而全,总体实力偏弱,产业聚集度不高,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3.城市化水平滞后。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基础和载体。2006年,该市的城镇化率仅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限制着服务需求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4.部分行业受到京津挤压。京津均是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服务业十分发达,对该市部分服务业行业形成了天然制约。在市场体系、铁路运输、医疗、高档生活品消费等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存在购买力倒流、人才倒流等现象。

5.服务业人才不足。一是服务业从业人才少。2006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58.95万人,其中中专及以上学历、无学历有职称人员13.96万人,占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仅为23.7%。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有限的人才资源当中,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两大门类,此两项所占比重为69.1%。

三、廊坊市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入,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为目标,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三大体系”,重点发展“十大行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大体系”:一是以会展、科技、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生产业体系;二是以教育、医疗保健、金融服务为主导的社会公共服务业体系;三是以旅游、商贸流通、文化创意、房地产、社区服务为主导的居民服务业体系。

“十大行业”:会展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教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流通业、医疗保健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

2.对策措施。(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冲破一切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指导实践。(2)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服务业发展,科学界定廊坊市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服务业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3)加快城市化进程。尽快把中心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强。依托工业小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扩大小城镇规模,拓展服务业的重要发展载体,加速人口聚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4)与京津实现战略协作。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趋势,立足于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推进联合,实现双赢,在加强联合中求得服务业的大发展。(5)加大服务业投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份、各类经济主体投资服务业。(6)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二产企业内部服务性活动社会化,实行服务外包。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支持鼓励优势服务企业跨地区并购重组。(7)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切实制订落实好引进人才的各项规定,吸引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人才投资创业。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进行订单培养。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加快岗位职业培训。同时,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吉科颜廷标:河北服务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朱明春: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思考,, 2006

上一篇: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试析陕南中草药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