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古车张

时间:2022-02-18 09:02:21

10年前,《清明上河图》中的各式古代木车,或驮物载人,或被牛马拉着,惟妙惟肖,让张俊智看得入迷。他与那些木车算得上“心有灵犀”,单凭画中印象,便能将每一部木车的工艺结构速递脑海:榫眼、燕尾榫、趴肩、咬壳……与古代能工巧匠间隔着千年时空,却因工艺心意相通了。他把那些古车挨个微缩复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被他从古代“赶”回来的古车已有四五十辆。

创意探索 驾古车安全行驶

张俊智的家几乎成了一个古车私人博物馆——每个房间都会有古车的身影,客厅的一面背景墙俨然成为古代车的“停车场”,上面停放着雄浑古朴的中国古代双轮车,也有市井里常见的牛马车、战场兵车,千百年的世情风物都集结在这间斗室之中。

张师傅制作古车没有图纸,有时单凭电视里的一个古代车的镜头,他便开工制作。有一年,张师傅看电视新闻,四川省一家博物馆在考古时挖出300多件陶片还有三个轱辘。博物馆经过三年的修复对接,发现这是一架马车的后架,但缺赶车用的“车把式”。

张师傅对这辆马车非常感兴趣,却有点失望,照片上缺失的“车把式”十分重要,于是张师傅只能自己动脑设计图纸了。张师傅说:“三个轱辘的马车,如果不安装一些细小环节,只能直线行驶,当车子拐弯便会翻车。”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张师傅,他在连接车身与马之间的“关节”上安装了一个活动装置,张师傅给它取名“拐弯增高器”,有了它,三个轱辘的车在转弯时便不会“人仰马翻”。

拐弯增高器的工作原理是:三轮车转弯时,外侧的轱辘需要稍微抬高一些,此时,只有前面和内侧的轱辘着地,这样车子才能顺利转弯。按张师傅的话说:“我就喜欢这些有探索性的工作,即使参照图片,也要以实用为先,创意性地让古车安全启动。”

制作古车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行车原理,古代历史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张师傅设计安装“拐弯增高器”的那一辆是复原微缩了东汉时期的三轮马车。张师傅说:“东汉时期车的发展最快,而且最发达。”东汉之前的马车是单辕结构,而单辕车一般至少要配两匹马,比如秦始皇兵马俑里的马车是四匹马拉动,而到了东汉,出现双辕车只需要一匹马。

古车价高 原料不菲

张师傅除了微缩制作《清明上河图》和考古出土的古车,宫廷用车以及皇室出游用的玉辇也成为他效仿的对象。在张师傅的私人藏品中,有一件供皇室乘坐的“专驾”叫象辂,车体显然比其他的车要敦实许多。这架象辂由大象拉车,寓意万事吉祥,张师傅制作这个“大件儿”足足花了半年。象辂做工非常精致,车上的每一扇木刻窗户都能打开。如果将这件作品放大十几倍,恐怕还真能让人过过皇帝的瘾。在一些步辇的制作中也会用到垂帘,而每一块都是由木片串成,车身上的榫、铆工艺细致入微,毫不做作。

制作这些作品,每件都会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遇到大型车还需要更多时间。一件气势恢宏的四轮古车仍“抛锚”在张师傅的工作室里,由于车身庞大、工艺考究,张师傅为了这辆古车已经搭上两年的工夫了。

花时间搭工夫倒不要紧,张师傅说:“既然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会在用料上非常下功夫。”古代木车,张师傅买的都是好木料,木材中的珍品小叶紫檀成了张师傅的首选,张师傅舍得为这些宝贝花银两,像金丝小叶紫檀大约500元一斤,制作一匹双辕马车至少要用掉10多斤木料,抛除铜铁等配件,单单是马车的木料就至少要花上5000元。

张师傅说,为了做木车,他总要去沈阳古玩市场采料,经常大批量购入木料。现在时间长了,和做木料生意的人也熟了,有时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便给送来。木料的事解决了,最难的是配件,车马上的那些铜饰小玩意却是不容易淘到,为了弄到它们,张师傅跑到市里的古文化街和黄河道与临潼路去踅摸,看到中意的不问价钱便捎回来,然后把好好的成品拆成七零八落的零件,在张师傅眼中,它们是古车上不可或缺的。

慧根与古代木匠灵犀相通

要说张师傅怎会有超于常人的领悟,这就不得不说他的慧根了。张师傅出身于一个木匠世家,祖辈四代都是木匠。当年,天津新河庄一提到“张家木匠铺”,便是无人不知的头牌。因为家传的手艺好,活计精细,结婚置家的人都愿意找他们。从“张家木匠铺”出来的东西,件件精美绝伦。虽然张师傅没当过木匠,但凡有木工的工艺,他一看便知,除此,车、钳、铆、焊、铣、刨等工艺,无所不通。

自打和古车结缘,家里被张师傅弄得俨然像一个操作车间,锯末、零件到处散落,终于,忍无可忍的老伴让张师傅另觅佳处。没多久,在开发区的花鸟鱼虫市场,寻得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这可把张师傅乐坏了。空间虽狭小,却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有他和车,刨、钻、打磨、上蜡……张师傅在这个工作室可以安静地创意构思,然后付之成品。

刚有工作室的时候,张师傅每天都像上班一样,早上六七点到那里,一待便是十四五个小时。张师傅说,在工作室的时候,脑子非常静,即便有什么琐事,也完全不会干扰他,因为制作的时候非常投入,虽然没有人催着交活儿,但还是很紧张,这种“紧张”是身心完全投入的感觉,一旦放下手里的活,身体就非常劳累,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倒头就睡。几年下来,这样的工作状态让张师傅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加上家人的劝说,张师傅说自己如今已经很“收敛”了。

收敛的只是张师傅如痴如醉的制作时间,而他的手艺丝毫没有懈怠。而且,中国的古车已经不能满足张师傅做车的痴狂,如今,但凡与车相关的,张师傅都会饶有兴趣地上手一试。张师傅在网上看到有一张照片,是世界上第一辆由法国生产的蒸汽汽车,他找来铜、木等材料,照着网上图片,研究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于是水锅炉、活塞等细节便成就了这样一辆微缩蒸汽汽车。

张师傅的车已经不是模仿复制古车那般简单,车展上也时常出现张师傅制作的车。当然,这些车并非展卖,而是汽车销售商看中了张师傅对汽车文化的理解,也希望借张师傅对车的兴趣帮他们吸引消费者。

如今,问及张师傅对于收徒有何想法,张师傅一语中的:“我希望教悟性好的徒弟,能让作品有新东西,富有创造力。”

上一篇:寻道奎面 第6期 下一篇:徽州木雕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