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到底有没有超过谷歌云?

时间:2022-02-18 04:17:46

5月5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财年全年业绩,阿里云在2016年Q1营收10.66亿元,增速达175%,创历史新高。在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阿里云营收达30.19亿元,同比增长138%。

自身数字证明阿里云飞速成长的同时,对比数字恐怕更为直观。因此,德意志银行5月4日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也就格外引入注目。它于阿里财报之前,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关键信息。

以阿里云2015年收入计算,年度净收入预估高于谷歌云,达到全球第二名微软Azure体量的1/3 。

如果是这样,那么3A的局面就出现了。而且从另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看,云计算的双城记是西雅图(亚马逊、微软)和杭州(阿里巴巴),而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硅谷和北京。

事实是这样吗?

笔者简单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简单的总和换算来看(去年汇率波动较大),阿里云2015自然年收入不到4亿美元。如果按照阿里云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最新财报数字计算,收入超过4.7亿美元。

那么,谷歌云业绩如何?

很遗憾,谷歌正如3A早年间一样,属于云计算大力投入阶段,并未在财报中将云计算作为单独业务透露其数据。不过,从国外公开资料来看,也有分析机构有预估数字,比如The Information网站曾报道称,谷歌云业务2015年全年营收在4亿美元左右。Synerg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谷歌来自IaaS和PaaS云服务――Compute Engine和App Engine的营收不到3亿美元。

首先,谷歌云全年和第四季度两个营收数据并不矛盾,因为云业务初期营收数据每季度总是翻倍成长的。其次,由于没有财报数据,外界判断的数字判断都只能算是估值。

但是从中可以发现,阿里云和谷歌云的数字目前来看已经不分仲伯,单纯考虑谁是第三,还不如看未来谁的后劲更足。那么从这一系列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呢?

阿里云和谷歌云谁会在未来胜出?或者说未来整体竞争格局如何变化?笔者认为至少要看以下四个关键点。倚赖云市场格局

阿里云目前倚赖的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发展,未来还有国际市场。

目前,进入中国提供服务的有微软Azure等有限的几家,亚马逊AWS仅仅提供预览版有限服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谷歌所有业务基本都没有在中国展开。据德银研报预估,中国云计算市场将有149%的年复合增长率,这就给阿里云带来高速增长空间。

在中国,就如AWS短期内在全球的地位无法撼动一样,阿里云在中国也是遥遥领先的。德银报告认为,阿里云规模目前高于其他国内竞争对手10倍以上,这无疑给了阿里云一个较为充裕的成长时间窗口。

而全球最大的美国市场呢,由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然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但竞争格局却是残酷和激烈的:除了这三家企业之外,还有如Rackspace等强劲的第二梯队,而且传统巨头IBM、甲骨文的转型也不可忽视。

倚赖数据服务

从某种角度说,目前盈利情况依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依旧是看规模。

因为IaaS服务本身就要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服务,这意味着什么?就是不赚钱。你看,亚马逊AWS已经降价数次了(记得去年就已经超过60多次了)。而谷歌作为新来者一样也在大洋彼岸挑起了价格大战,为的就是抢占规模入口。

但商业市场不可能不看收益。也就是说云企业以低廉的IaaS服务价格抢占入口之后的商业布局才是决胜的关键。

笔者以前多次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云计算只是大数据的利息”。也就是说,数据服务才是重点,而这需要提前做好技术储备。

谷歌前些日子的围棋人机大战,大秀了一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实力。不过在商用进程上,目前恐怕是IBM的认知商务占了上风。微软CEO纳德拉在今年3月的Build大会上就提出了“对话即平台”的未来智能愿景。

阿里云呢?至少从马云公开提出的“DT时代”就可以看出阿里集团对大数据的重视。阿里云研发的人工智能程序小Ai,在《我是歌手》中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了准确预测,也算是首秀。

当然,在实实在在的数据库方面,阿里也做成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而且即将通过阿里云对外开放。要知道,在去年的“双11”中,100%的核心交易流量就是由这个数据库承载的。而且,在阿里云今年第一季度的总共22个新产品中,与大数据相关的就占12个。

亚马逊AWS其实布局很清晰,领先也很明显。不过,谷歌正在利用大数据服务上的优势在撬AWS的客户,这又引出下一个话题……

倚赖大客户战略

最近,苹果和全球最大在线音乐网站Spotify的选择确实让亚马逊AWS有些窝火。

国外公开资料显示,上述两家公司是亚马逊AWS的重要大客户,但是最近却转移了相当一部分业务给了谷歌云,而且苹果的合同就高达6亿美元(当然作为服务,每年付费多少并没有透露)。

很多人都将功劳归为谷歌挖来了前VMWare 高管兼共同创办人黛安妮・格林(Diane Greene)。这自然是重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未来云的发展要采取大客户战略。这有多重要?有报道称,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布赖恩・诺瓦克(Brian Nowak)就曾预计,苹果目前每年对AWS服务的投入约为10亿美元。不管这一数字是否真实,请对比一下吧,一个大客户等于几十万个小客户。

应该看到,现在和10年前的情况不同,AWS初创之时,大多数客户是初创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但是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很多大型行业客户开始使用公有云服务。笔者认为,下一阶段的云计算之争,已经演变为大客户争夺战。

在中国,阿里云的客户群体中,除了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出现中石化、中石油、12306、北京国税、海关、国家电网、新浪微博、芒果TV等大型机构。上个月,阿里云还了针对这一趋势的专有云(Apsara Stack),并且宣布与SAP和埃森哲战略合作,共同拓展企业级市场。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提醒阿里的是,技术实力强的大客户也在发展自己的数据中心,甚至未来可能成为提供云服务的竞争对手。

比如,云存储服务提供商Dropbox已从亚马逊AWS上离去,选择了自建数据中心。苹果目前正投入39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爱尔兰和丹麦建造新数据中心。当规模足够大,技术实力足够强之后,还是自建数据中心更划算,也更利于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

倚赖集团重视程度

10年前的淘宝,5年前的蚂蚁金服,现在的阿里云。

支撑这些商业创新的底层技术,已经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依靠提供高科技服务来获得高速增长的科技公司。截止今年3月31日,阿里云拥有超过230万用户,其中云计算付费用户达5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0%。德银研报就预计,到2020年,阿里云收入将超千亿元人民币,占阿里集团总体收入的27%。

与此相对应的,今年年初,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列出了十年计划:近几年是电商,2017到2019是金融,2019到2021是阿里云,再接下去是菜鸟和跨境贸易。去年,马云就宣布投入60亿元发展阿里云业务。

笔者认为,企业集团重视程度相当重要,这不仅涉及目前的财报数字,更涉及技术储备和商业布局。当初谷歌就因为忙着搜索、广告业务而忽略以服务为主的云业务,如今发力,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当然寻找新负责人,重视大客户,储备大数据技术,这些都被业界看好,不过处于后来者位置去抢AWS的客户付出了什么,就是你我不知的秘密了。

阿里集团呢?前文已提及阿里在云技术方面的布局,下面再来盘点一下其在商业布局方面的进展情况。

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已经开始在全球构建,国际市场布局已显山露水。 阿里云在4月宣布与韩国SK集团C&C达成合作,正式进军韩国云计算市场。此前,阿里云已经在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设立了数据中心。未来,阿里云还将在欧洲、日本、中东、印度等地设立新的数据中心,让全球企业使用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即可管理全球业务。

阿里集团的“双11”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的购物狂欢活动,阿里云的布局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范围内,而是要成为世界的阿里云。那时再谈阿里云和谷歌云,以及AWS、Azure的竞争会更为精彩。

上一篇:几种常见排序算法思想及比较分析 下一篇:YunOS 聚变,2016目标破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