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雨水节气到养生小方少不了

时间:2022-02-17 11:19:08

立春雨水节气到养生小方少不了

随着立春、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寒冬渐渐远去。冬春之交,我们该如何养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紧接着的是“雨水”,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携着一年的新春向我们缓步走来。那么立春和雨水时节的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立春一天水暖三分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2017年的立春时间在公历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开始上升,日照、降雨趋于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个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水。”三个候,前一为因,后二为果,阐明东风送暖,大地复苏。民谚说:“春打六九头。”《冬九九歌》云:“五九六九,隔岸观柳。”立春这天正是六九的开头,柳丝吐绿,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俗语道:“立春一天,水暖三分。”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亦称“打春”、“咬春”、“报春”,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迎春的祭典,有“打春”的“打牛”,“咬春”的吃春饼、春卷、萝卜等习俗。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菜盘’。”其中,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面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我国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属于根茎类蔬菜,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立春那天一大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贩卖萝卜,人们都会买个给孩子咬咬春。通过“咬春”食用春天的新鲜蔬菜,既可防病,又有迎新春的美好意味,颇具颐养身体和愉悦心理的双重功效。

“立春”之时乍暖还寒,冬春之交早晚温差仍较大,大风雾霾常至。《黄帝内经》谓:“风为百病之长”,“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因此,“立春”时节,由“风”引起的疾病较多,如感冒、皮肤瘙痒和各种过敏症等。冬去春来,“防风保暖”也就成了春季的养生开局。

东风解冻“雨水”即来

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2017年的雨水时间为公历2月18日(农历正月廿二),太阳黄经达330°时。“雨水”,意为始降春雨,其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读“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的气息更加鲜明。

“雨水”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但仍常出现“倒春寒”的情况。而此时,人体肝气开始生发,阳气开始浮动,这会导致人的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同时,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春雨润物亦添湿气。人们因淋雨或居住地潮湿,肌表经络为“湿”所侵,表现为发冷、发热、鼻塞、肌肉关节痛、头痛、胸闷、关节酸痛、脾胃损伤等症,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因此,到“雨水”之时,要注重祛湿健脾。

立春雨水同出现 养生保健正当时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初春时节,更要懂得巧养生。

“生活”尤重保暖。陈直《养生奉亲书》谆谆告诫:“老年人肌肉瘦怯,腠理开疏,若风伤腠中,变成大患,深宜慎之。”具体可总结为“五暖”:其一,室暖,要求室内保持温暖,推荐在16℃以上。其二,身暖,要求多晒太阳,保持身体温暖。其三,脚暖,要求双脚避免受凉,睡前温热水泡脚最佳。其四,头暖,要求外出戴帽,不戴帽犹若热水瓶不加盖。其五,背暖,要求常穿背心。“五暖”中,以脚暖和背暖尤为重要。

“衣”以“捂”为首。《冬九九歌》云:“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艳阳天。”尤其是雨水节气,起于七九中,终于九九头,正是早春,最怕经风,衣着当以“捂”为首,不要过早脱下棉衣。

“食”循“二宜二忌”原则。“二宜”:一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食物,如小麦、红枣、大葱、芫荽等,以助阳气;二宜选择富有维生素的主副食,以养脾气。“二忌”:一忌大辛大热食物;二忌酸涩、油腻、生冷食物。

“住”重开窗通风。晴天多晒衣服和被褥,常开门窗,藉以通风透气。南方地区的人们在阴雨天则不要长时间开启门窗,防止过多的寒湿入室。

“行”多活动。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加自身阳气,老年人和孩子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春天代表着希望,而初春更是这希望之路的开始,就在这新春伊始,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 下一篇: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