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活检诊断早期胃癌12例

时间:2022-02-17 07:54:21

内镜下活检诊断早期胃癌12例

我自1988年从事内窥镜专业至今,诊过病人超过万例,确诊胃癌400余例,其中早期胃癌1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早期胃癌均经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46岁。有胃癌家庭史1例,慢性胃病史7例,上腹部疼痛规律改变7例,消瘦贫血3例,上腹部饱胀不适2例,无明显症状1例。

1.2 内镜诊断 误诊2例,可疑胃癌4例,典型胃癌6例,误诊率16.7%,正确率54.2%,符合率83.3%。病变部位以胃突部小弯居多(81.2),高位小弯(21.1)及胃角(31.2)较少。病变形态:Ⅰ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3例,Ⅱc型2例,Ⅲ型3例。病变范围0.3-1.8cm,平均0.95±0.3,其中小胃癌5例,微小胃癌2例,大于1cm者5例。

1.3 病理诊断 原位癌2例,粘膜内癌9例,粘膜下癌1例。高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鳞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

1.4 随访结果 本组12例早期胃癌全部实行手术治疗。存活5年以上者已达8例,5年生存率为87.5%,其余病例尚处随访之中。其中有1例复发,1例死亡广泛转移。

2 讨论

本组12例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4.3%,远较日本1985年的50%为低。主要原因是未开展普查工作,其次是经诊医师过分相信X线钡透及内镜肉眼观察结果,当然主要与内镜操作者诊断经验有关。本组12例中有10例曾做过X线钡透,可疑癌者仅1例,而经胃镜诊断仅6例。可见,要避免或减少误诊,必须重视内镜下活检。

为了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还要掌握内镜下的各种异常形态特点。例如Ⅰ型(隆起型),其主要特点:(1)有大小不等之结节状,分叶状或短蒂与广基的息肉状隆起病变,部分呈颗粒样改变;(2)病变表面大多数类似Ⅱc型样变;(3)粘膜光泽消失或结节状退色区;(4)不整齐地图状的厚白苔覆盖。隆起Ⅰ型,表面较粗大,结节状改变;隆起Ⅱa表面分布不均的白苔附着,有时混有Ⅱc样凹陷。平坦型改变,内镜观局限性胃炎样发红、出血或糜烂;组织较脆,触之易出血;部分病变边缘呈不鲜明的淡退色,癌粘膜表面显露部位则退色明显,胃小凹消失,无构造及胃小凹大而平坦化,部分胃小凹表面可见排列不规则或细颗粒状改变。此种情况较易漏诊,该改变称胃炎样早期胃癌或早期胃癌类胃炎样改变。平坦型改变为Ⅱb型,难发现。本类型3例有2例为健康查体发现,其余1例经活检后证实,凹陷型病变,主要指Ⅱc(包括Ⅱc+Ⅱ、Ⅲ型),本文12例中凹陷8例,多见。此型多呈溃疡、糜烂或瘢痕;粘膜皱壁集中急剧中断,变窄或失去光泽;周边可呈全周性连续变化及轻度隆起,有时可破溃和发红;中心有白苔附着;部分基底部粘膜形成细小颗粒状和岛状粘膜,边缘清晰呈阶梯状或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虫咬状改变,常伴有出血。Ⅱc型与Ⅲ型早期胃癌的区别,仅表现凹陷程度而言,前者浅于后者,Ⅲ型呈明显凹陷或溃疡样改变,表面白苔分布不匀,色泽不一或基底部有灰黄色或灰褐色坏死性渗出物所覆盖,如有出血呈棕色,病变区域部分有僵硬等,显示有恶性病变之可能。

总之,内镜诊断早期胃癌不易。不仅要认真仔细观察,准确活检,还要酌情配合刷检、印片、吸引及冲洗技术等,才能提高诊断率。

上一篇:口腔科感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发中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