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和分析

时间:2022-02-17 01:18:22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和分析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基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教学方法。然而,它仍然处于不成熟的起步阶段,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为阻碍小学语文教育的瓶颈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先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然后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析优化策略,从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优化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策略亟需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如今朗读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影响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成为教育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中,朗读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存在框架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而朗读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饱含深情的朗读,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应试教育中,学生死记硬背是记忆语文知识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不利于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然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情感投入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文章内容的深刻记忆,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段落的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思想,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对于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的不重视、目标的不明确、指导的不专业、朗读的形式化这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不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践的教学工作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强行占用朗读时间,无法为朗读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二)目标的不明确

部分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没有设置明确的朗读目标,将齐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堆砌到课堂上,这样事倍功半的朗读,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指导的不专业

为了减轻教学的负担,很多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没有充分重视专业指导,进行统一的朗读口头指导,并没有进行范读,让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仍然无法把握文章朗读的要领,最终乱读一气,并没有发挥朗读的真正作用。

(四)朗读的形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形式十分单一,如很多教师喜欢采用齐读的方式,这样虽然让教室的氛围浓厚起来,但是并没有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这样过于形式化的朗读是十分不合理的,并没有真正的实效性。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要合理的实施优化策略,主要可以从合理安排朗读实践、提高朗读的参与度、有序深入的进行朗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四个方面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合理安排朗读时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首先要保障朗读的时间,不能让大量课堂讲解占据朗读的时间,如果一味的讲解,只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应该被提倡。如果教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就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己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小学教育阶段,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自身阅读、写作等表达能力,将会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高朗读的参与度

朗读教学,是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朗读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范读,一定要提高学生朗读的参与度,进行适当有效的朗读训练,最大限度的照顾班上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朗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朗读水平。另外,可以开展朗读讨论活动、朗读比赛等训练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先建立朗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有序深入的进行朗读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进行朗读,教师要合理安排朗读的进度,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进行有序深入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朗读的作用。首先,理解和朗读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把握朗读的情感和节奏,因此要给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之后才能进行实际的朗读教学。其次,要结合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如多媒体课件、音响、图画等多媒体手段,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带动学生的朗读情绪,让学生更快更深入的感悟文章思想主旨,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朗读节奏。

(四)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开展一篇新文章的教学,教师要先明确文章的知识点和难点,从而为实际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做准备。把握文章的难点和重点,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如文章优美的段落或者句子,要让学生深刻把握其中的情感,进而将其饱含深情的朗读出来;陌生不熟悉的文字,老师要告知学生正确的读音;富有哲理性的段落,教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情感。在进行学生朗读之后,教师要及时作出点评,将优缺点明确的指出来,让学生接下来朗读的方向更加明确。

结束语: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和分析,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朗读教学的水平,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尽量克服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而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要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

[2] 何玉梅.信息时代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2013(12)

[3] 张小红.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J].基础教育研究.2013(9)

[4] 臧慧民.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上一篇:概念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