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世界马肉生产与效率分析

时间:2022-02-16 07:45:03

1961—世界马肉生产与效率分析

摘 要:随国内马产业发展,如何定位产业方向即成为一个关键节点。因此,借助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研究世界各国马肉生产情况,通过对马肉产出、效率、地位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马产业中马肉生产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世界;马肉生产;马肉地位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31-03

马肉消费在世界多数国家属于小宗肉类消费,在肉品消费中占比不大,但在一些地区始终是居民的重要偏好,并成为马业经营的重要收入来源。本文借助世界粮农组织采集的数据,分析自1961年以来的世界各国马肉产量与产值变化,研究世界各国马肉生产水平与产出特点。

一、马肉生产

1961—2010年,世界马肉产量总体上升,见图1、图2。1961年世界马肉总产量为56.15万吨, 2010年达到73.70万吨,合计增长31.25%,相比同期世界各类肉品产量288%的增长率,微不足道。马肉产量年度间波动起伏较大。1961—1991年间,大致是5—6年出现一个从起到落的波动周期;1992年起马肉生产出现突破性增长,达到68.18万吨,比上年突增27.80%;以后波动频率加快,波动周期缩短为3—4年;2001年马肉产量达到峰值79.66万吨,之后逐年下幅下降,最终保持在2010年73.70万吨的水平上。

20世纪60年代马肉生产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美洲,之后欧洲马肉产量不断下降,其产肉地位逐步让渡给亚洲国家;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马肉最大生产国,产量比第二位国家(墨西哥)的两倍还多,见表1。

世界马肉产出国中,中国占有重要地位。1961—2010年期间,中国马肉生产由2.16万吨增加到20.16万吨,增长近10倍,占世界马肉产量的比重,由1961年的3.85%增加到2010年的27.35%,成为影响世界马肉供给的重要国家之一。从图3可见,1961—1992年期间,中国马肉产量变化表现叛逆,相对世界马肉增长呈现为一种负相关的变化关系,增长率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83。1994年中国马肉产量达到峰值,之后进入调整期,1998—2010年期间,世界马肉增长变化与中国基本同步,一定程度说明这一时期中国马肉生产变化成为世界马肉变化的主导因素。

二、马肉产出率与效益变化

1961—2010年马肉产值增长不容乐观,50年间,起起落落,产值增减变化方向与产肉量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偏小,基本保持在10亿—13亿美元的数值范围内,见图4。1961年世界马肉总产值为12.96亿美元,2010年为11.10亿美元。

总产值略降的同时,世界马肉平均单位产值呈现为大幅下降趋势,见图5。1961年每公斤马肉的产值为231美元,到2009年仅为148美元,下降了35.93%,单位马肉的产值创造能力明显退化。究其原因,发现在有连续产值数据的38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马肉单位产值呈现为上升,有22个国家下降,1个国家持平,38个国家单位产值简均数增长了5.41元/公斤。因此可以认为,各国马肉单位产值变化不是影响世界马肉单位产值下降的主要因素。分析生产结构发现,世界范围内,单位产值偏低的国家产肉比重上升,包括,中国、蒙古、墨西哥等,结果导致产值能力下降。1961年产肉量排前九位的国家马肉产值为9.03亿美元,而到2009年马肉产量排前十位的国家的马肉总产值合计仅为7.16亿美元。见表2。因此可以认为,是单位产值偏低国家的生产比重上升导致世界马肉平均单位产值的大幅度下降。

世界马匹平均产肉水平也呈现为下降趋势,1961年每匹马平均产肉180公斤,到2010年平均产肉154公斤,究其原因是单位产出偏低国家的生产比重上升导致世界马匹平均产肉水平下滑。2010年主要马肉生产国的产肉水平(见表3),除日本外,产肉水平较高的国家集中在欧洲,中国单匹产肉量为12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马肉生产地位变化

马肉生产仅是马产业的产品之一,按各国马业中马肉经营地位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马肉主导型,育马品种以体重肉多的肉用马为主,马肉为产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二是兼肉型,役用马、运动马和肉用马均有培育,马匹服务与马肉均是产业的重要经济来源。三是娱乐服务型,马匹主要用于娱乐、健身、比赛等,马肉来自淘汰马匹,不专门经营肉马品种。

如果以肉用马占马匹总量的比例作为参照,占比越大,马肉生产地位越高。本文将大于50%定义为马肉主导型,20%—50%定义为兼肉型,20%以下的定义为娱乐服务型。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相比50年前,世界各国马匹屠宰比例(当年屠宰数/(年未存栏数+当年屠宰数)略有增长,1961年屠宰比例为5.65%,2010年达到7.56%,由此推算,肉用马占畜群的比例由1961年的22%上升到2010年的30%(假设肉马育成期为2年,马匹繁育率为70%,成活率为80%,母马比例为90%)。即肉用马占畜群的比例呈现为上升趋势,马肉生产地位在上升,但总体呈现为兼营马肉型的特征。

各国马肉经营地位差异度较大。各种类型分布与存栏量无关,存栏前10位的国家中,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为肉用型;墨西哥、蒙古、罗马尼亚为兼肉型;美国、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为娱乐服务型。见表4。

四、结论

1961—2010年马肉产量总体上升,生产国从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南美洲转为亚洲和南美洲。中国成为世界马肉最大生产国,对世界马肉产出变化影响明显。世界马肉产量年度间波动起伏较大,近20年波动频率相对加快,周期缩短。

相比50年前,世界马肉产值略有下降,马肉单位产值、单匹产肉量均有大幅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产值和单位产出偏低国家的生产比重上升所致。

从肉用马占马匹总量的比例角度分析,世界马肉生产地位呈上升趋势,总体呈现为兼营马肉型的特征。中国马产业为肉用型。

参考文献:

[1] 汤灵姿,邵丽.中外马产业之探析[J].新疆畜牧业,2009 ,(3):15-16.

[2] 芒来.蒙古族马文化与马产业发展之我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29-233.

[3] 姚新奎,欧阳文,谭晓海,汤灵姿,等.新疆特色马产业探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7,(2):199-205.

[4] 吴克亮,吴常信.马科学研究动态和马业发展[J].畜牧兽医学报,2005,(4):412-416.

上一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三读”是学好高中物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