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服药方法探讨

时间:2022-02-15 12:41:17

《伤寒论》服药方法探讨

摘 要:《伤寒论》载方112首,用药90余种,因其组合有度,结构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而被誉为“经方之祖”。其煎服法亦甚讲究,本篇就《伤寒论》中的服药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伤寒论》;服药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5-009-02

《伤寒论》载方112首,用药90余种,因其组合有度,结构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而被誉为“经方之祖”。其煎服法亦甚讲究,此就《伤寒论》中的服药方法,探讨如下。

1 剂型

(1)汤剂。《伤寒论》中汤剂最为常用,112方中有98个汤剂方。伤寒为急性外感疾病,发病急、传变快,汤剂能迅速发挥疗效,及时祛邪外出或顿挫病势;汤剂还具有用药灵活,便于随证加减的特点,可适应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病证需要,如桂枝汤的加减和类方。

(2)散剂。散剂有8首,大多具有通利祛邪的作用。散剂的吸收较汤剂慢,但较丸剂迅速,可以预先制备以应急需;峻药作散剂用,还可稍缓其性。如五苓散有化气利水及解表作用,瓜蒂散有涌吐作用。

(3)丸剂。丸剂有5方,其特点是药力缓慢发生作用,药效保持时间较长,多作慢性病补虚之用,亦可用于攻邪之峻药。如抵当丸因药性猛烈故用丸剂,理中丸为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剂。

2 煎药法

方药的煎法是否得当,与疗效有密切关系,煎法有时还关系到用药安全,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伤寒论》中方剂,详述了煎药方法;煎药或纯用水,或添入酒、醋等物;火势有大有小;药物有先煎、后下、烊化、兑冲之别等。

(1)直接用水煎。这是使用汤剂的基本方法,放水量和煎成液量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的需要确定;药味较多的或有毒性而又非救急的药物放水较多,如小柴胡汤放水一斗二升,以适应久煎或多次分服,放水较多的方剂大多去滓再煎,以便浓缩煎汁;药味少或质量吸水少,或病情需尽快煎服或顿服的放水较少,如甘草干姜汤,放水三升。有些药物须久煮以取其厚味,放水也较多,如真武汤放水八升;还有特定的煎药水或与酒、醋、蜜等同煎,如枳实栀子豉汤以清浆水煮,以增强泄热除烦、散表和中的作用;苦酒汤中半夏用醋煎,以引药入阴,消肿敛疮;炙甘草汤以清酒水煎,以增强宣通痹阻之力。

(2)微火煎和麻沸汤浸泡。桂技汤、桂技加厚朴杏子汤等用微火煎,是因方中芳香之桂技不耐久煎,以免药性走失。附子泻心汤之大黄黄芩黄连以麻沸汤浸泡,须臾绞去滓,是取其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不取其苦寒下泻之味。

(3)先煎。先煎者一般是方中主药,可使药性充分煎出以提高疗效,如苓桂甘枣汤之先煎茯苓;先煎也可解除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麻黄先煎便于去上沫,可防止服后出现心烦;有些药物先煎是因为方中其它药为保持药性不宜久煎,如大承气汤先煎枳实厚朴。

(4)后下。后煎的药物适用于易于煎出药性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者,如桂技人参汤之后下桂技,是为不失其芳香透达之力;如同煎则失其表散之性,使和里解表之方变为温里补中之剂。栀子豆豉汤先煎它药后下香豉稍煎,是为存其气香宣透轻浮上行之性。大承气汤中大黄之后下,是为保存其泻下之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有些药物为保存其性味,不入汤剂煎,而采用兑冲的方法,如黄连阿胶汤之鸡子黄冲服,以存其清补之性。有些易于溶化的药物去滓后下,既有利于保持其药性,又可防止同煎时这些药物溶化后影响其它药物成份的煎出,如大承气汤均是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即是为保存其咸寒润下,软坚化燥之性。

3 服药法

(1)服药次数。《伤寒论》中每日服药次数悬殊很大,从一次至六次不等,但以日服三次最为常见,日服两次次之。顿服者有5方,一般用于邪实正不虚的急重病证,因病势较急,所以一次顿服,使药力集中,收效迅速,日服二次者有29方,大多数用于胃肠的病变,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也有少数方用于治疗局部轻证,如治咽喉痛的甘草汤;日服三次者有62方,一般是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此法;日服四次或四次以上者仅有4方,一般适于病症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这4方是: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日服四次;②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日服五次;③黄边汤,昼三夜二服;④猪肤汤,温分六服。

(2)服药时间。《伤寒论》论中对某些方药的服药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借以提高疗效。平旦服如十枣汤,宜于病邪深,平旦空腹服使药效直达病所;先食服即空腹服如桃核承气汤,病位在下,空腹服利于药力直达病所;再如乌梅丸,乌梅丸是治疗蛔厥和厥阴病的主方,空腹服由于胃中食物较少,药物浓度高,迫使蛔虫多食以增强安蛔作用。昼夜服指在白天服药基础上增加夜间服药如黄芩汤,以使药物保持有效的药力,发挥连续不断的治疗作用。昼夜服药还见于桂技汤证之严重者,意在顿挫病势,防邪深入,其余则多见于脾胃不和之泻利证,连续服药可使消化道内持续保持药液,以利于吸收和发挥作用。桂枝汤宜“先其时服”,以使药力在邪气未盛之时发挥作用。半夏汤则不拘时服,“少少咽之”以利咽喉。限时服完,如服桂技汤不汗,则“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是为了使药物在单位时间内达到和维持治疗水平。

总之,《伤寒论》服药方法是张仲景宝贵经验的结晶,具有独到之处,临证如不注意服药方法,必然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伤寒论》服药方法详备,值得和有必要深入探讨并掌握运用。

上一篇:新兴的中医药市场――泰国中医药市场的发展与... 下一篇:标准化营养干预对MS患者的BMI、血脂及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