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方法研究

时间:2022-02-15 11:59:14

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对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旧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指出《新标准》由于在各项测试的评分上有了提升,有利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个体评价,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但是,《新标准》还需要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上更加步完善,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new "National Student Fitness Standards "and old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 the paper points that new "standard" benefits students in the physical healthy individuals evaluation and guides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since the improvement of test score. However, the new "standard" needs mor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test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164-01

1对《新标准》命名的思考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顾名思义,通过其指标的测试,可以从某个或某些方面反映出个体或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1982年中国体育学会体质研究会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五个方面。1989年WHO又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由此可见体质与健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新标准》的测试指标中,只有关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指标,没有关于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方面的指标,更没有健康方面的测试指标。没有健康方面的测试指标是无法反映出其健康状况的,充其量只能反映出个体的体质状况。因此,《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名称与内容不一致,应该增加与健康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视力、血红蛋白等。如果不增加这些指标,只能称其为《学生体质状况标准》。

2《新标准》与《高等教育法》有冲突

《新标准》实施办法中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该规定对促进学生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作用,但这一规定与我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准予毕业”产生冲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只要学生思想品德合格,且完成了在校规定的课程或修满了规定的学分,就应当让其毕业,不存在其它附加条件,更没有提到《新标准》所规定的必须合格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查找冲突的产生原因。

3《新标准》与《旧标准》的比较

《新标准》基本保留《旧标准》的评价指标,并增补了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加大了指标体系中项目的选择范围,加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效果。考虑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现有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次《新标准》中新增的测评项目,主要包括引体向上、掷实心球、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等项目,大学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指标,耐力、柔韧、力量、爆发力、速度以及综合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以上这些指标中,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指标都各只设置了一项,必须测评,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提供的较多,可供各地选用,根据数量及其特点。需要强调的是在某一类的指标中,有些测评指标反映的是相近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还有很多指标所反映的身体素质是并非一致。因此《新标准》特别强调: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并公布。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设立选测项目一方面是方便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测评项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锻炼和发展;同时又避免测评项目过多而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避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新标准》对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除了给新增的反映学生运动能力和综合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以权重以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那些进行科学锻炼可以明显改变其状况的项目,特别是反映学生耐力素质的测评项目予以较大的权重,适当提高它们在综合评价中的价值和地位。

4《新标准》的实践

学校进行《新标准》测试时,时间的安排有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学生测试的时间安排,通常安排的新生入学的学期,对于新生而言是入学时体质健康的基本情况,对于老生而言是一年来体质健康发展变化的过程反馈。另外,根据教育部要求,教育部直属院校要对入学新生进行《新标准》测试,分析生源省份的学生体质状况。因此,学校的测试时间通常都安排在新学年开始,但应注意一定要在要求上报数据的时间前完成。二是对于具体测试时间的设置。通常需要根据参加测试学生的人数进行预测和统筹安排。

测试的组织形式可采取课内和课外结合的方法。《新标准》测试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利用体育课时间,集体组织测试。在体育课上课时间内,将上课班学生统一安排参加测试。体育教师要加大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力度,如仰卧起坐、跳绳、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等素质测试项目,要同课的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练习结合,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要注重科学性、灵活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要加大对《新标准》测试与学生学期体育成绩评定力度,尤其是耐力项目评价指标测试成绩要占学期体育成绩一定的比例,要突出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②不占用体育课时间,在课外安排专门的测试时间组织学生测试。如安排固定测试时间和地点,或者由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参加测试,或者统一安排测试时间要求学生参加测试。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自学、自练的一个体育过程,要不断加强与完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形式,采用多种激励手段,要让学生把课堂中已获得的体育运动能力能充分展示到课外体育活动实践中去,鼓励他们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其体质健康发展,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5小结

综上所述,《新标准》对于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都有了新的发展,但《新标准》也需要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其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清河水库溢洪道闸墩裂缝分析 下一篇:Photoshop实现各种绘画技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