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02-14 08:23:44

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一直困扰着许多中学生。许多孩子在初中开始时还能应付,但到八年级下半年和高中阶段,一些学生就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便渐渐开始放弃对数学的学习,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这一时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渐渐地发现情感因素成为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心理学认为,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悦、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就应从情感这方面着手,寻找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突破口。比如说,灵活地运用教材,抓住一些互动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对话、采访等形式将知识展示出来,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成能满足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使学生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情感体验,这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舍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真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使其自觉接受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贯彻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乐于和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向上的品格。培养情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见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进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想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国际、国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时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内及课外实践活动,让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断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是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需要。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数学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学科,也是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背景下中学生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的引导,唤起学生从内心深处要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一旦教师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的关键之处就是要多角度练习思维,但很多学生过不了这一关,总有一种难为情怕学不好的心理,这就需要老师多鼓励、多创设一些恰当而有趣的情境、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有时我们也可以用华罗庚学数学的精神去激励学生:别羞涩,学数学需要的就是不要怕,把你的数学思维练出来!对高中学生而言,老师创设的情境或练习题不易过难,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简短的“熟记公式”或讲述一个有关数学的小故事;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找一些学生谈心,尽量用简单的数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能学”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用数学交流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磨砺其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对其学好数学具有不可低估的功效。目前许多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数学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因而放弃数学学习。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数学竞赛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追求上进,做到能败能学,教师还要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互学”

情感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指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间良好的情感也是有利于学习的,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强化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采取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取长补短;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消除思想顾虑,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信心。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养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总之,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教师只有关注、尊重学生的情感,用真诚的情感去和学生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克服困难,才能使学生不断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感生命之奇,品生命之美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