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的巨藻林场

时间:2022-02-13 01:36:00

在美国西海岸和西伯利亚东海岸之广阔的北太平洋中,生长着一座座充满魅力和野性的超级森林。这儿阳光依稀,巨藻林立,惊险和美好共存,追逐和逃跑常常发生。而咱们的主人公海獭家族和它成千上万个邻居、亲朋好友以及无数身兼掠食者和被掠食者双重身份的动物就在这里生活着……

真正的超级巨藻林

你能想象吗?在这座“森林”里,几十米高的植物随处可见,偶尔还有高达几百米的出现。它们个个拥有巨大的叶片,层层叠叠铺满几百平方千米的海面!

这种植物就是传说中的一种褐藻。褐藻门下成员众多,有1500余种。它们体形大小不一,主要分布在海洋之中,而组成这座“森林”的褐藻正是褐藻门中最大的一种,江湖上人称“巨藻”,人们一般认为它们最早出现在大约500万~2300万年前。

巨藻虽说是植物界的一员,却和我们常见的陆地植物的模样大不相同:它无根,无茎,无叶,更无花朵。绝大多数陆地植物都要利用根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巨藻则不然。它那模样酷似根的家伙,其实不是根,准确地说应该叫“固着器”,因为这个酷似根的家伙根本不能从土壤中吸收任何养分和水分,它唯一的用途就是紧紧抓住礁石或海底,免得自己被海浪冲走。在“固着器”的顶端,连着一个柄状的“茎”(这个“茎”极为柔软,可以弯曲自如),“茎”上还长着很多类似叶子的“叶片”。“叶片”又大又柔软,上面和下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可随着海浪翻滚。为保证“叶片”可以漂浮,每个“叶片”还自带了“气囊”。另外,巨藻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最快的时候一天能长60厘米。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巨藻,才成就了巨藻林以及无数海洋生物的家园。藻类之于海洋,犹如热带雨林对于地球一般重要,它能为海中生物提供栖息、觅食、繁衍、避难的场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巨藻林场中的几位“住户”代表吧――

离不开林场的海獭先生

“森林”的主人,本文的主角,海獭先生可以说是海兽中的小弟弟。它的身体只有一米多长,披着一身长而柔软、差点儿给它们带来灭族之祸的毛。海獭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都待在海中,包括进食、睡觉和抚育小海獭(爱偷鸡的黄鼠狼是它陆地上的亲戚,它们同是鼬鼠家族的成员)。它的游泳本领不仅比北极熊强得多,甚至可以同海豹、海狮、海象等海兽相媲美。而林场是它们最喜欢的地方。它们白天觅食,晚上就在林场的顶端休息。

海獭先生为什么不会掉到水里?这并不是因为它“身怀绝技”,而是因为当巨藻长到海洋表面,形成一层层厚厚的“浮垫”时,体重不足50千克的海獭先生躺在上面,嘿嘿,想掉到水里都不容易!

为了“双保险”,海獭先生和伙伴们还会选一处海藻繁茂的地方,摇摇晃晃地爬上去,接连打滚儿,把海藻缠在身上,然后静静地躺下来,进入梦乡。有时海獭先生还会用前肢抓住海藻,海藻就像锚一样,起着安全固定的作用,保证它们即使睡在海面上,也不会漂到远处去……当然了,海獭虽然不会掉到水里,却有遭遇天敌的危险。所以,它们睡觉时会派出几位海獭充当警卫,如果遇到危险,便立即发出尖锐的叫声,大家伙儿就纷纷钻入海藻丛中躲避。

在非繁殖期,海獭群中的成员都是同一性别哟,它们的群体可分为“男儿国”和“女儿国”。

鱼类杀手住在第一层

在巨藻林的第二层,住着一群以石斑鱼为代表的鱼类杀手。它们喜欢在巨藻下约十几米的珊瑚枝头活动。石斑鱼周身布满了黄、白等色的斑点和不同走向的条纹,可谓色彩斑斓、绚丽多姿,体色更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往往瞬判若两鱼。

石斑鱼生性怪异,不爱远游,最喜欢独来独往,以掠食鲜活动物而出名。它们不擅长追捕猎物,但凭借着灵敏的视觉和感光、感色的分辨力,一旦鱼、虾、蟹甚至没有母亲照应的章鱼宝宝等靠近过来,它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发动凶猛攻击!

对于猎物而言,随之而来的死亡是惨烈的。由于石斑鱼的颚没有多少牙齿,所以它不会用嘴把猎物逐片撕开,而是将猎物吞噬,再用咽头里的牙板将之碾碎。

至于和林场主人海獭先生的关系,对不起,大家伙儿备直各的地盘和生活方式,交情并不深。

珊瑚鱼的“快活林”

在这座林场里,巨藻总是和珊瑚礁不离不弃。石斑鱼喜欢栖息在珊瑚枝头下方,而可爱、美丽的珊瑚鱼更是这儿的常客,它们共同把海獭先生的林场装扮得魅力无穷。

人们只知道这些珊瑚鱼家族成员众多,但具体有多少种却从没有人知道。它们大多居住在珊瑚礁内,在珊瑚礁的缝隙中觅食(有的爱吃海藻,有的喜欢吃各种碎屑,有的干脆滤食各种浮游生物)。遇到凶恶的肉食性动物(比如鲨鱼、海龟等)时,它们就赶紧躲起来。巨藻底部生长的小型海藻所形成的“灌木丛”也是它们的“藏身地”。躲闪不及的自然就成了他人的美餐。

为此,这些貌似柔弱的小家伙无不勤练“自保神功”。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让天敌看不见自己。不能不说,隐身术是一种很强的“法术”。但这种“隐身”是相对的,它不是把自己变没,而是把自己变成“背景色”。就拿蝴蝶鱼来说吧,它们大多拥有极为鲜艳的体色,且能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它们的体表有很多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随时可以展开和收缩。通常,一条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钟。当它游到珊瑚礁中,就能与珊瑚礁融为一体,从而模糊掠食者的视线。如果有敌人发现,蝴蝶鱼还有一招奉上――难辨真假眼。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多数蝴蝶鱼都在背鳍后长了一个醒目的“假眼”,它的真眼却藏在了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可怜的捕食者即使看到美食,却往往分不清何处是头何处是尾,只好盲目发动袭击,碰碰运气。

绿海龟临时造访

经常到巨藻林中造访的还有著名的绿海龟。绿海龟出生在沙滩上,刚孵化出来时还不到5厘米长。离开卵窝后,它的第一站就是去往大海。对于龟壳还没有硬化的龟宝宝来说,这是一条艰险的路。所以,它们常常赶在夜晚,成群结队地爬出窝巢,直奔大海而去――夜晚海平面上方十分明亮,正是龟宝宝的“指路明灯”。

很多动物比如蛇、沙蟹、寄居蟹、海鸟都熟悉绿海龟的这一特点,于是都计划着来一场丰盛的“海龟宴”。因此很多龟宝宝还没等见到大海,就不幸丧命。但总有龟宝宝会成功抵达大海。遗憾的是,即使到了大海也并不安全,还有很多肉食性的海鱼也正张开血盆大嘴,准备换换口味呢。而幸运的龟宝宝会度过幼年,成为青少年――它的背、腹甲和鳞片都变得极其坚硬,堪比骨骼,紧紧地包住龟身,只露出四肢和头。如果有什么动物不怕硌掉自己的大牙,就尽管来咬吧!偶尔,有鲨鱼或鳄鱼来袭,绿海龟转身就逃――它那四只扁平的鳍状肢,前肢相当长且发达,类似船桨:后肢则短而扁,类似船舵,可控制前进方向与快速转弯。据说,绿海龟的最快速度可达30千米/时。除了人类之外,可以说罕有天敌。

有了自保本领,又吃厌了浮游生物,绿海龟毫不犹疑地搬到林场的珊瑚礁里暂时居住。这儿有丰富的海草和巨藻类,正是天然的“好食堂”。绿海龟吃饱喝足之后,就在周围溜达……而在这里待久了,它背壳上也不知不觉长了一层厚厚的海草,于是想饱餐一顿的食腐动物们也常常情不自禁地跟在它后面。

不安全的海底

不安全的海底――这是贻贝最热切的心声,尤其是遇到林场主人海獭先生的时候,它们更是情不自禁地说出心里话:活下来真不容易啊!

可怜的贻贝,为了生存下来,不仅过着群居生活,而且不得不使用比铁丝还坚韧的绷带,把自己紧紧地固定在海底岩石之上(别担心它们如何觅食――它们可以靠过滤海水来获取食物),可即使这样,也逃脱不了海獭先生的嘴,不,是前爪。当然,还有贪吃的人类!

海獭先生在海底可以待上4个小时,它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海鲜,包括蟹、蛤、虾和海胆等。当然,少不了美味的贻贝。海獭先生用前爪抓到贻贝时,常常将其带回林场顶端,把一块较扁平的石板放到肚子上,当作砧板,然后拿起贝壳,往石板上一砸,肉入口中,壳扔大海!由于合适的石板不好找,因此每找到一块,海獭先生往往舍不得随便丢弃,要用上好几天。有时,海獭先生干脆直接把贻贝用大而平的后牙咬碎,可怜的贻贝……

杀藻狂魔藏在最深处

巨藻林里还生活着一种令海獭先生爱恨交加的动物,它就是海胆!海胆是著名的杀藻狂魔,总是偷偷摸摸住在林场的底层,从巨藻的“根”部开始啃起,一天能吃掉30多米,速度十分惊人!没有了“根”,巨藻就会四散开来,并被水冲走,时一长,海胆就会把巨藻统统吃光。最终这片海域变得非常荒凉,成为“海胆荒地”。

而对付海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雌海胆终年怀卵,每年产卵数次,而且一旦一个产了卵,周围的成年雌海胆就都像被传染了似的,纷纷生儿育女!更令人郁闷的是,它们身上长满了又尖又长的棘刺或叉棘,像一只只小刺猬一样,令不少肉食动物感到无处下嘴,有些海胆的棘刺末端更有毒囊。

好在有“护林英雄”海獭家族,它们天生是海胆的克星。一旦在水下捡起海胆,海獭就马上夹在前肢下松弛的皮囊中,然后浮出水面,四条腿朝上仰游着,把干掉贻贝的砧板又拿了出来,像对付贻贝一样将海胆往砧板上使劲一敲,还不行,再敲几下,哈哈,有肉吃啦!

可怕的人类,巨藻林的最大克星

生态系统一环扣着一环,从不曾有某种生物能“称王称霸”,控制整个生态链。然而,当人类加入了进来,一切都变得那么不一样!

为了抵抗寒冷,保持体温,海獭家族拥有世界上最厚实的皮毛,柔软、蓬松、美丽而稠密,每平方厘米分布有12万根毛左右。也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内,人们为了得到海獭的皮毛而对它们大肆猎杀,曾一度导致海獭濒临灭绝!

海獭的减少,随之引起的就是海胆家族无限制地增长和壮大,继而毁掉了巨藻林场,也毁掉了海胆自己。林场里一片荒芜,林场的居民们纷纷远离或者死亡。

海洋中的“雨林”即将消失!

人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科学家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努力下,现在海獭已受到国际法的保护,海獭家族也重新逐步壮大,巨藻林场也在慢慢恢复生机。遗憾的是,海獭仍未脱离险境――依旧有人偷猎,依旧有海洋污染和栖息地的破坏……拯救、保护巨藻林,任重而道远!

知识小链接

海洋中的生命“金字塔”

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无论是种群类型,还是它们各自种群的数量,都是非常巨大的。而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用确切的数字阐明海洋有多少个体的生物。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表达海洋生物种群的关系呢?生物学家经过多年观察研究,选择了用海洋食物链的方式来表达海洋生物互为依赖的关系。

非常有趣的是,在海洋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食物关系呈食物金字塔的形式排列。处在这座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是各种硅藻类。在这一层的上边是微小的海洋食草类动物,或者叫浮游动物。再上一层是鲱鱼类,鲱鱼的存在又为鳕鱼提供了食物。通过海洋食物链建起的“金字塔”,经过四至五级的能量依次转移,维持各生命群体之的平衡。当接近海洋食物金字塔的顶端时,生物的数量比起底部的来说变得非常之少。在海洋中,处在食物金字塔顶端的是海洋哺乳类动物,如海兽。

上一篇:从财务分析看企业发展能力 下一篇:防醉驾方向盘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