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道:梦想如茶,越陈越香

时间:2022-02-13 01:50:44

陈昌道:梦想如茶,越陈越香

陈昌道的眼前是一棵千年茶树王,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沃野中,枯荣兴衰了近两千个春秋――两千年啊,人类历史上一段不长不短的光阴。两千年前,这里也许能听得到运茶马帮的铜铃儿响,而两千年后人们是否还能闻得到“御茶园”里的浓茶香?

也正是2000年,陈昌道创立御茶园。仿佛来自某种遥远的感应,也仿佛要履行与生俱来的使命,陈昌道从此开始了在茶业行当里的奔波与努力。

不足20平方米的小茶铺变成1500多平方米的茶博会,然后又在几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在全国拥有150多家店铺的大型茶企业。就像这株古茶树一样,开始时只是拼了命地生根拔节,希望多些阳光的眷顾,却终于在日月翻覆的洗礼中成长、壮大,直至今天的苍郁蓬勃。

说茶有生命,有性格,这话一点儿不假。而多年做茶的陈昌道在比喻自己的性格时,选择了两种茶:大红袍和普洱。“大红袍给人的感觉是香而柔和的,但其实细品之后你会发现,它也有凌厉的一面,带着雷厉风行的气势。而普洱则味道醇厚,年头越久越有滋味,需要你慢慢地品,不断地发掘。”

在陈昌道看来,做人和做企业都像做茶一样,用上千万份诚意,愿有千万年余香。

南有嘉木可成材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陈昌道的家乡福建宁德便是这类“嘉木”的产地之一。

陈昌道祖上四代都是以茶为生的茶农,而他也从小就与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每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茶田都染成了翠绿,陈昌道就会跟父母姐弟一起上山采茶。脚下偶有飞蚂掠过,肌肤能感觉到茶树叶上的露珠,耳朵里满是小鸟儿的鸣叫,鼻腔里漫溢着沁人的茶香――这一切都是茶事留给他的美好记忆。

“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虽然早上天刚亮就要起床上山,但是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兄弟姐妹们在茶山上比赛谁采得多,我跟弟弟总是输给姐姐,仍然乐此不疲。”在陈昌道心里,从小就种下了关于茶的美好的种子,这大概也是他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归茶行的缘由吧。

其实,做了一辈子茶农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能走出大山,有份稳定的工作,再也不受茶叶行当的苦。而陈昌道也非常争气地实现了父母的心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成为小村里罕见的大学生。毕业后,陈昌道被分配到福建省寿宁县第二中学做老师,但是他的脑袋里充满了闯荡世界的梦想,山区里毫无波澜的生活无法安抚年少的心。于是,当老师一年后,没有多少犹豫,陈昌道做了个让父母愤怒的决定――辞职。

1994年,陈昌道只身来到深圳,在一家瑞士食品公司做起了业务员。在这里,他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一年后,陈昌道转战厦门某台企,做起了教育课长,负责员工培训等工作。这段经历对于这位曾经的中学老师来说,无疑是一堂免费的管理课,为他日后成为企业管理者奠定了基石――永远不要以为此刻的工作没有意义,因为你不知道未来的哪一刻会用上它们。

对于陈昌道来说,茶是打小就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小时候在茶山上采着茶,有那么一二刻陈昌道也曾经憧憬过:如果能把家乡的茶做成全世界最棒的名茶,那该有多好!但是,对外面辽阔世界的一无所知,以及家族式的简单制茶过程,让他对于茶叶销售并没有多少了解,而这个美好的梦想也就一直在体内沉寂,等待时机爆发。

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就在陈昌道心心念念地抱着做茶的梦想却苦无方法时,一次跟老乡偶然的谈天为他打开了一扇门。这位老乡在北京做茶叶贸易,他告诉陈昌道,北京的茶叶市场非常大,种类多、利润高,如果陈昌道愿意来,他可以提供机会。一席话让陈昌道本就活络的心思彻底开足了马力,简单收拾了行装,陈昌道就跟妻子双双来到北京闯天下。那时正是1997年,离“御茶园”的诞生还有三年的时间。

像所有初出茅庐的人一样,陈昌道刚开始为老乡打工,从最基础的茶叶销售员做起。最初因为没有销售经验,陈昌道卖起茶来还不如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一个月下来毫无业绩。没办法,陈昌道就每天很早起床,从南城到北苑,从东边到西郊,凡是能找到的茶叶店,他就一家家地去推销。事实上,卖茶赚钱只是目的之一,对于早就抱了自己做企业的雄心的陈昌道来说,最重要地还是掌握茶叶市场的一手资料,并且建立客户资源。三年里,陈昌道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城,同时也为日后的创业做好了准备。

除此之外,陈昌道还特别注意增加与茶相关的知识。曾有那么一次,陈昌道遇到一位想买普洱茶的顾客。但是当时北京大肆流行茉莉花茶,普洱茶引进得很少,而陈昌道对普洱的了解也不多,于是被顾客问了个大红脸。有了这次教训,陈昌道决心恶补知识:“光看书是没用的,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间,跟他们才能学到东西。我会把每位顾客都当成老师,他们中有很多人懂茶爱茶,我会跟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也全国各地地跑,看茶品茶,慢慢的经验也就丰富了。”

陈昌道注册了“御茶园”作为自己的品牌。“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茶地之一,而御用的贡品茶又是好茶中的极品。我们注册这个商标,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做最好的茶,做最好的茶文化!”

胸中有志山水沸

水为茶之魂。蓬勃的理想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陈昌道从来没把做茶看成简单的赚钱而已,他所希望的是通过做茶,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让中国茶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

创业伊始,陈昌道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城租下了20平方米的小店铺。那时候马连道茶叶城刚起步不久,远不像现在这样声名远播,所以很多商铺的买卖都不景气。很多茶商见此情景就泄了气,半途退出的不在少数,但是,陈昌道却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没有丝毫犹疑。“当时我想,这个茶叶城的位置不错,而且属于国企,管理非常规范,实力也很强,没有理由不成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当然,除了这种冷静的判断之外,让陈昌道避免了商人常见的短视行为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对于家乡茶叶的深厚感情,使其在卖茶这件事中寄予了远非赚钱能比的理想和期望。

一天,一位福建老乡来到陈昌道的小铺向他辞行,原来这位老乡也打算退出了。陈昌道得知后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劝阻,掏出全部家底盘下了茶叶城三层一千多平方米的场地。因为当时在北京租个茶铺店面不容易,陈昌道一直为无法施展拳脚而苦恼。“这次,我觉得机会来了!我应该大干一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每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一样,没有太多的资本积累,没有大把的实战经验,但凭着一腔热情和自信,陈昌道做出了这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舞台是有了,但是陈昌道却突然发现,资金所剩无几,进货的资金链几乎断掉,没有货物来填充卖场,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这个舞台上尴尬的独角演员――要怎样把这台戏唱起来呢?陈昌道心里也打起了鼓。

就在这时,陈昌道想起了在北京闯荡的同行们:他们有货没地方搁,很多人得花钱租仓库,我为什么不免费提供场地,让他们把茶叶、茶具都拿来寄存或寄卖呢?!想到就做,陈昌道从邻近的茶铺开始,挨家挨户地说服别人,而他这个“免费仓库”很快得到了同行们的支持。于是,1500平方米的空场很快被各式各样的茶叶、茶具和与茶有关的艺术品填满了。与此同时,陈昌道还在卖场中增添了茶道表演等文化项目,使这里变成了一个长年开放的茶博会。

陈昌道每每漫步在这偌大的茶世界里,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事实也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没过多久,马连道茶叶城就火暴起来,进而成为了北方茶叶销售中心,而陈昌道品种丰富、独具特色的大卖场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御茶园的美名很快就传播开去。

那段时间,陈昌道独自一人操办着商品的采购、卖场的管理和人员的聘用等各种问题,虽有理想撑着一股子干劲儿,但是身体却越来越不买账――头晕眼花,常常感到精力不济。陈昌道去医院一检查,发现血脂、血糖、胆固醇都高了起来。住院治疗的一个多礼拜里,陈昌道决定要找个得力的助手来帮自己。

商亦有道茶情浓

杯茶情浓。

中国人之所以爱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它代表着浓郁悠长的感情。而陈昌道对家人的眷恋,对故里的乡愁,和对祖国的情怀,全部都融化在这“御茶园”之中。

2003年11月的一天,陈昌道拨响了弟弟陈昌宋的电话,希望他能够回到御茶园,帮助自己打理生意。彼时,陈昌宋正在华为公司任技术主管,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看到哥哥憔悴的身影,想起儿时哥哥为自己暖脚的种种情谊,陈昌宋决定不能袖手旁观,要帮哥哥一把。而陈昌宋的到来为御茶园注入了新鲜活力,兄弟俩的齐心经营使御茶园越做越大,找上门来要求加盟的商户也越来越多。

陈昌道是个力求完美的人,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每一家店面的开业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细致的考查。“这样做是为了对顾客、加盟商户和御茶园三方负责。”在御茶园北京亚运村分店开业前,陈昌道带人去巡视。刚进门,他就把新店的每个角落都用相机拍了下来,以便回去查看是否有疏漏。同时,每一批新茶进来,陈昌道都要求按一定比例抽检,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茶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和态度,它的存在就是要带给大家健康。我不能说什么茶道精神,因为那个太博大精深了。但是,我希望茶能改变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喝茶少喝酒,变得更平和、更注重思考,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更安宁和谐。说白了就一句话,让所有人的身心更健康,这是我们茶企业能做也该做的事情。”

陈昌道自小跟随父母种茶、做茶,对茶农的辛苦再清楚不过。“一家人种着一两百亩的茶园,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但是一年下来收益却很少,生活过得很清苦。”如今,自己的御茶园越做越大,陈昌道也想要回报家乡父老。

经过实地勘察,一个3000多亩的有机茶园和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茶厂在家乡宁德建立起来。“一来可以带领乡亲们致富,二来可以控制茶源,保证茶叶质量,可谓一举两得。”然而,这个美好的计划刚开始也受到了阻力,原因是家乡从前的茶厂都是小作坊,搭个棚子、安几台机器就开始制茶了,茶农们并没有多少质量意识。但是,如今陈昌道要的是高质量的现代化制茶流程,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甚至偷工减料,不注意质量。为此,陈昌道在茶厂跟工人同吃同干了两个多月,他的耐心讲解和身体力行让乡亲们改变了落后的观念,茶厂慢慢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如今,御茶园正以每个月10家新店的速度蓬勃发展着,而陈昌道也预言中国的茶行业即将迎来春天:“包括御茶园在内的几个国内茶叶品牌都在快速发展,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相结合的商业运行模式也符合市场需要,所以,三五年内中国一定会诞生自己的茶叶巨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陈昌道这里还要加上一句:品万家茶。当触摸着生于山野的古茶树,当品着海拔2000多米的阿里山上摘下的新茶,陈昌道觉得自己的血脉都已融入了这延续千年的茶事之中。

上一篇:“出轨”的创业者 下一篇:最佳礼物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