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时间:2022-02-12 02:45:35

高校“两课”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两课”教师工作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两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33-02

高校“两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课程学业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时期新的挑战,高校“两课”教师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处于尴尬境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组成,这四门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现在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目前高校在这四门课程的教学中,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主要表现为:学校对这四门课程不重视,开设这些课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任务;这些课程的任课老师只是为了应付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大纲年复一年的重复;修这些课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混学分而已,在这些课上能逃课就逃课,即使不能逃课在课堂上也是睡觉、相互聊天、或看课外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分析

1.学校及其相关单位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工作

高素质人才,既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但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高校开设这些课程只是出于应付教育部的检查需要,事实上操作过程中并不重视这些课程,甚至存在轻视这些课程的念头。

2.多数“两课”教师本身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事实上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认同自己的职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许多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二是,在校学生也轻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三是大多都有种得过且过的想法。

3.大学生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蜕变。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完成这一转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甚至否定自我、迷失自我。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代大学生们却并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认为大多思想政治课教师采取纯理论的教学方法,甚至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他们不喜欢;二是学生觉得高校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他们以前在初、高中学习的内容有很多重复,没必要再学;三是觉得思想政治课教师讲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与现实脱节;四是觉得上公共课时的人数太多,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即便想认真听讲,但最终都放弃了。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强化“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首先,实行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制度,实行择优上岗、考核淘汰;其次,提高“两课”老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使得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教育工作中去;最后,加强“两课”老师的培训,全面提升“两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

(二)坚持用教师素质提升引领实践教学

大学生在接受了一些基本理论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难免会产生各种困惑和疑问,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两课”教师应着力引领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理想和价值取向,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法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新时期“两课”教师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增强责任心、使命感,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两课”实践教学富有成效地开展。

(三)改进“两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并尊重在校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教学。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动鲜活、形式新颖活泼,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和深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考核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四)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方法,指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和认识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在校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获得广阔的社会知识,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从而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理论困惑和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他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五)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纵观近年来发生在高等学府的一些事例,从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海洋无故伤熊到西安音乐学院大学生药家鑫疯狂杀死女服务员,到底是谁扭曲了药家鑫们的人格、泯灭了他们的人性?恐怕家庭、学校、社会均难辞其咎。

总之,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都应该重视关于思政教育课的学科建设,帮助高校思政教育课走出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朱爱胜、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邓卓明、任一明,社会时尚与当代青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鲁昕:努力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