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四会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11 01:44:13

1959—四会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

摘要 利用1959—2010年四会市的各类气象资料,分析了四会市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低温阴雨、强对流天气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并结合四会市当前气象灾害防御现状提出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特征;影响;对策;广东四会;1959—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75-02

气象灾害是各类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对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1-5]。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理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天气和气候系统复杂多变,干旱、暴雨、热带气旋、低温、雷电、强对流等气象灾害常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现着重分析近52年(1959—2010年)来影响四会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当前气象灾害防御现状提出一些应对举措。

1 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

1.1 干旱

干旱尤其是季节性连旱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四会市虽属亚热带,属广东省多雨地区之一,但因受季风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也常出现季节性干旱现象。例如,2004年9—12月,四会市雨量持续偏少,总雨量33.9 mm,比历史同期偏少287.9 mm,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旱现象,造成当地农作物受旱面积约4 284.9 hm2,直接经济损失203.98万元。按照广东省气象干旱标准划分,四会市干旱主要发生在秋、冬、春季节,历年中无透雨日数≥120 d的严重干旱过程有7次,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秋—冬—春连旱较为频繁,仅2000—2010年间严重干旱天气过程就发生4次,最长干旱天气持续日数为192 d,从2004年9月1日持续至2005年3月11日。平均而言,9月至翌年3月是四会市的旱季,平均雨量539.0 mm,占全年雨量的30.1%。

1.2 暴雨洪涝

1.3 热带气旋

1.4 低温阴雨

1.5 强对流天气

2 对策

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大范围的气候灾害和突发性天气灾害有更为频发的可能趋势,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好必要的应对措施,将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5]。近年来,四会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应对气象灾害能力逐渐提高,但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能力仍显薄弱,比如有针对性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不强、联动机制不完善、防灾体系不完备、防灾减灾工程标准不高等。因此,应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对策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的评估和预警系统,努力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水平,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能力和覆盖面;结合四会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城乡分布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情况,制定出切合四会市现状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完善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御应急机制,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灾害应对机制;加强防汛抗旱、城市防洪、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减灾、应急避险、通信保障和应急保障等工程性措施的建设,以切实增强各部门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重视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大众防灾、避灾、躲灾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结语

四会市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低温阴雨和强对流等,各类气象灾害季节性明显,其中干旱主要发生在秋、冬、春季节,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秋、冬、春连旱现象较为频繁;暴雨年均日数6.3 d,汛期出现几率最大,是当地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7—9月是热带气旋影响的盛期,占全年总数79.6%,其对本地造成的影响以降水为主;2—3月是低温阴雨天气多发时期,平均每年有1.7次,主要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强对流天气中以雷暴发生的频率最高,年均日数78.7 d,以5—8月活动最频繁。随着气候变暖,气象灾害的发生有增强之势,因而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开展全社会的减灾行动,采取有效的手段和对策,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6-9]。

4 参考文献

[1] 秦大河.中国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梁必骐.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防范[J].广东气象,2007,29(3):39-41.

[3] 石辉,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4):561-567.

[4] 刘彤,闫天池.气象灾害损失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1):84-91.

[5] 李崇银,黄荣辉,丑纪范,等.我国重大高影响天气气候灾害及对策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6] 都前进,许国庆,许庆娥.主要气象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09.

[7] 彭春瑞,刘小林,李名迪,等.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7-130.

[8] 白金凤,武峰梅. 侯马市棉花生产气候条件分析及气象灾害防御[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298,300.

[9] 徐羹慧,毛炜峄,陆帼英.新疆气象灾害近期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综合评述[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2(1):50-54.

上一篇:1956—宜君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下一篇:7月乐清湾水产生物大规模死亡原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