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22-02-11 05:04:52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新活力

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往往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说教层面,缺乏具有说服力、震撼力与感召力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与时事热点结合不密切。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方式过于传统,方式有待改进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主流思潮仍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归结为“灌输”,即向大学生灌输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课堂教育、理论教育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然是目前高校德育的主要工作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效果差,而且还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采取多元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方式上目前还存着严重的投入不足。

1.3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过于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面对活泼、自信、张扬的“90后”大学生,相当数量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教学课堂载体上,缺乏其他沟通和再教育平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载体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大学生的想法、困惑和疑问沟通的渠道单一。

1.4过于重视规范教育,轻能力培养

很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并不注重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形成对现实生活、政治与文化的正确观点,从而在遇到复杂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判断时依然难以应对。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高校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不但要牢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经常阅读有关学生工作的各种优秀著作,虚心向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大学生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2.2以人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平时工作中要多与学生互动,以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去听他们的想法,在交流中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学生以真实的人文主义关怀,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3尊重学生差异性,因人施教

要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长处和主体上的积极向上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也要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出,不能过分纵容和迁就。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矫正错误、健康成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的做到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差异,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

2.4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给高校育人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逐渐呈现现代化,校园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创建形式多样的网络阵地,通过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接受性。

2.5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了高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等多方面,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发现,正确干预,除了综合治理优化校园环境以外还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徐瑕莲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