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2-11 03:17:09

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背景,并在分析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社会转型发展期 技工学校 学生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技工学校是承担一线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不断深化,技工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技工学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改革,如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技能的培养模式等,对此,本文就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试做初探。

1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1.1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是技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技工学校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既是中等教育,又是技能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技工学校只重视了学历教育的一面,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改革较少,创新点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提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发展,高校扩招,技工学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与就业机会紧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技工学校学生既没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学历优势,其技能优势又比不过高职院校,在强大的就业压力驱动下,技工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求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1.2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国家有关政策的需要

早在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了《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技工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学生培养经费支持以及学生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要求技工学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到“十二五”末,全国技工学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500万人,并涌现出一批示范性技工学校。因而在改革为技工学校指明方向的基础上,必须突出改革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素质培养等服务,因而,加强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国家有关政策的需要。

2社会转型发展期对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对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建设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就要求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伴随第一次工业化革命,产业特征主要表现为资本密集型的旧型工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表现为低、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金字塔型,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初等职业教育培养低端技能型人才;到了第二次工业化阶段,产业特征也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工业经济,对低、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表现为葱头型,对中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这阶段主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产业发展到第三次工业化后的知识经济阶段,其特征表现为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对低、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表现为橄榄型,这阶段主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整体上处于第二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必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要求。

二是经济发展和职业技能教育的趋势对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十二五”期间,我国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技能教育,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虽然近10年来我国技能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实施国家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重点,统筹协调好各级职业教育的关系,重点做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上述分析,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产业转型以及社会变革,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技工学校亟需培养人才,加快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打造技工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

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是要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实际,但目前技工学校开展改革还缺乏一系列支持。一方面还未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目前,一些校企合作大多处于浅层次的、松散的、临时的状态,没有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得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受制约。就技工学校学校层面而言,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学校自身的生存压力使其有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的迫切愿望,因此,当前技工学校院校既是“校企合作”的发起者,也是主要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但技工学校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就企业层面而言,首先是企业缺乏成熟的参与职业教育意识,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不参与或很少参与职业人才的培养。其次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技工学校的改革还缺乏相应的财政支撑、政策和制度支持。虽然国家对技工学校投入有所加大,但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仍处于劣势,使财政投入推动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还比较有限。因此,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4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从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走出来,切实按照“一线人才”要求,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培养模式。为此,它在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培养途径、课程与师资形态、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要进行调整。

4.1学生培养目标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在传统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下,技工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是以知识为本位,其特点是重理论、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技工学校教育的职业特性被忽视。社会转型发展期企业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进行,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的能力培养。

同时,要以市场、职业、技术为坐标设置专业方向。专业建设是技工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因此,技工学校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机制,并因时因势动态调整。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要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二是坚持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行业岗位要求。三是坚持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技术含量的高低也是专业设置重要因素,针对技工学校当前生源素质设置与之匹配的技术含量适度的专业。

4.2学生培养方式由以学校为中心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转变

社会转型发展期技工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当前技工学校学生培养的主要途径还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培养方式下,学生的技能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因而,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方式应由以学校为中心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转变,让学生真正能够将技工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生产和经营实际结合,极大地改善学生走入社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4.3学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向任务本位和项目课程转变

社会转型发展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以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变快,传统的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围绕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操作可行性,重点设置一些与实际岗位工作关联度高的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对工作任务进行抽象和概括,或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在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并让学生掌握整个工作过程。

4.4师资结构由理论型教师为主向“双师型”教师为主转变

技工学校学生培养模式要改革,必须有一批能够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教师来教学,因此,可以采取引进、培养或合作的方式,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让其有着企业工作经历,且熟悉一线工作岗位职责,并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一线当中来,加强对其考核与管理,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强技能培养与知识应用。使教学建立在实际工作任务之上,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4.5以资格认证为参照确保获取“双证”

职业标准是技工教育、职业培训的基本依据。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期,学生就业的竞争加剧,拥有一技之长仅凭一纸文凭远远不够,因此,对于一些高级技工还需要拥有一些证件来证明,而在学校就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考取相关证件是最恰当的途径。对此,技工学校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鼓励和培养学生考取对其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加大学生就业的砝码。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发展市场调节下的学校中心模式[J].财经文摘,2009(4).

[2] 陈宇.职场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0-12-14.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 下一篇:试析档案信息资料分类和档案实体分类之比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