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下的暗战

时间:2022-02-11 02:13:06

配件的同质化更多地体现在表面规格上,然而“同样”的产品,真的没有差别吗?细节决定成败,同为一线主板厂商,同为主流而非高端的MicroATX板型,都有哪些蕴藏在品牌基因的价值被显露出来?

从AMD首次提出Fusion处理器概念以来,已经过去近6年时间,首款芯片内部整合GPU的处理器称号也被老对手英特尔夺走,但姗姗来迟的APU依然凭借其超前的产品特性成为处理器设计历史上一款里程碑级的产品。

解秘A75

A75隶属于Hudson系列芯片组家族,开发代号为Hudson-D3。由于Llano APU全面整合了图形核心、内存控制器以及PCI-E控制器等功能,因此A75采用单芯片设计,实际上相当于以往的SB系列南桥芯片,主要负责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

A75面向Lynx-FM1桌面平台,接口采用全新的Socket FM1。相比于AMD以往的南桥芯片,A75在规格上进行了大幅增强。提供了6组SATA 6Gb/s接口,支持组建RAID 0/1/10磁盘阵列及基于FIS(Frame Information Structure,帧信息结构)的切换功能。A75还提供了10组USB 2.0接口以及4组原生USB 3.0接口,成为全球首款通过USB-IF(USB接口标准规范组织)官方认证的USB 3.0原生芯片组。

双雄对对碰

随着APU处理器的正式面世,各大主板厂商也在陆续自己的A75主板产品。华硕与技嘉做为主板市场的领导品牌,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本次CHIP收集到了华硕的F1A75-M Pro与技嘉的GA-A75M-D2H两块主板,两款产品都是各家的A75芯片组产品线中的主力销售型号,面向主流大众市场,且均采用了MicroATX板型。两款针锋相对的产品,究竟谁才是APU处理器最契合的“护花使者”?相信经过我们的对比,答案自然会揭晓。

处理器供电:由于主板本身并不参与计算过程,采用同一芯片组的主板性能难分高下。因此运行稳定性、超频能力便成为主板厂商比拼实力的舞台,而处理器供电电路的设计则是决定上述两项能力的最关键因素。

技嘉GA-A75M-D2H采用标准的4+1相供电,其中处理器供电的4相搭配2上2下的低阻抗MOSFET,而内存和PCI-E控制器供电的1相电源被缩减为1上1下的MOSFET。

相比之下,华硕的F1A75-M Pro则无疑在规格上更为豪华。4+2相供电为标准的2上1下设计,针对内存控制器以及PCI-E部分做出了明显的增强,可对更多数量的内存以及高功耗显示卡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再辅以TPU和EPU芯片,组成了华硕引以为傲的DIGI+VRM数字供电系统。数字供电系统能够对供电回路中的电压进行更为精准的控制,且能够大幅降低回路中的额外功率损耗,从而在日常使用时控制功耗,降低发热,超频时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成功率。

接口布局:由于产品本身的定位的原因,华硕F1A75-M Pro和技嘉GA-A75M-D2H未增加过多华丽功能。

华硕F1A75-M Pro提供了完整的4条DIMM内存插槽,并通过颜色区分,告知用户双通道内存的正确插法。而相比之下,技嘉的GA-A75M-D2H仅提供两条DIMM插槽。尽管同样支持双通道特性,但在最大可扩展容量方面,难免稍逊一筹。如今4GB内存模块价格已降至200元以下,16GB内存并非遥不可及,而在64位系统大行天下之时,只有8GB内存将严重制约系统性能。

背部I/O接口则再度展现了华硕的优势:两款产品均提供了键鼠双用的PS/2接口,且显示输出接口均为VGA+DVI+HDMI的3接口方案。模拟音频接口方面,F1A75-M Pro提供了完整的6组3.5mm音频接口,而GA-A75M-D2H尽管在声卡芯片上规格更高,但标准的3组3.5mm音频接口却无法发挥其价值,还令环绕声系统搭建变得困难。

两款产品均在背部提供了6组USB接口,但在USB 2.0及USB 3.0的配比上则有所区别。技嘉GA-A75M-D2H采用USB 3.0×2+USB 2.0×4,预留两个原生USB 3.0接口用于前置扩展。而华硕F1A75-M Pro则使用额外增加了一颗祥硕(ASmedia)的ASM1042主控芯片,替换背板上的两个USB 2.0接口,从而在背板上提供4个USB 3.省略

收稿日期:2011-07-18

FIS-based Switching功能

FIS-based Switching模式允许多个SATA设备在同一时刻共享SATA数据带宽,执行效率较以往的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更高。但是FIS切换模式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进行频繁的数据传输处理,通过软件支持会占用CPU资源,所以AMD将FIS-based Switching功能整合到A75芯片组中,令磁盘的数据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多磁盘、多任务状态下提升幅度更加显著,该功能最早出现在AMD的SB850南桥芯片中。

上一篇:微单新实力 下一篇:小身材 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