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初建时日考

时间:2022-02-10 07:11:30

摘要:为探究大明宫初建时日,结合相关史料,对学术界关于大明宫兴建的具体年代的不同看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依据史料论证,在贞观年间已经修建的“旧宫”的基础上,龙朔二年再建大明宫,甚至更早;唐太宗本人已在宫内活动,并使用了“旧宫”;大明宫初建时间应当前推到贞观年间,第一位使用大明宫的是唐太宗,而非唐高宗。

关键词:唐朝;大明宫;唐太宗;贞观年间

中图分类号:K871.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2)02-0012-04

大明宫是唐代最重要的宫殿,其规模之宏伟、规划之完善、建筑之精美、故事之精彩,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大明宫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面积的4.5倍,主殿含元殿殿基高达15米,这个规格更大大超过故宫的太和殿。由此可知,说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宫殿并不为过。

一、大明宫始建于何时

作为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工程已经启动。如何尊重历史,讲究原真性和完整性,做好遗址保护工程,是此项工程应当遵循的国际规范。

充分准确地掌握历史资料,显然是整个工程的前提。为此,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起来破解许多关于大明宫的历史之谜。其中,大明宫始建于何时,它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无疑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已有学者指出,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就曾提出修建大明宫的问题,但大多学者认为,贞观八、九年间虽有意为退为太上皇的唐高祖建一座高敞能避暑的宫殿,只因唐高祖过早去世,此项工程便被停废,这一时段的大明宫修建便无果而终,可忽略不计。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大明宫正式开始修建是在唐高宗龙朔二年(652)说法的依据是唐代重要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其最早提出“大明宫即圣唐龙朔二年所置”[1]。《元和郡县图志》一书由李吉甫所撰,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沿用了李吉甫的说法,记为龙朔二年(652)四月“辛巳,作蓬莱宫”[2]。蓬莱宫就是大明宫。现在大多数官方宣传大明宫的材料多采用这个年代作为大明宫历史的开端。

大明宫遗址保管所所长高本宪先生多年来对大明宫的研究付出的心血甚多,曾在《文博》杂志上发表《唐朝大明宫初建史事考述》,该文指出大明宫“整个营造过程较为曲折且时间跨度较长。早在贞观时期(627~649年),太宗就曾先后两次营作,第一次作为太上皇的养老之所,第二次作为自己晚年在长安的朝寝之所,此后,至龙朔年间(661~663年),高宗又再度规制,大加葺构,方才告竣”[3]。由此可见,高本宪先生是持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之意见的,但因该文的内容主要是论辩永安宫和大明宫是两个独立的宫室,因此他并没有就大明宫的初建年代提出更多的论证。高本宪先生虽指明“大明宫初建于贞观九年一月”,是放弃了在麟游县建永安宫,而在长安另行建造新宫室,因将宫名改为大明宫[3]。可是高本宪先生也“推测此时的工程无有大的建树,且因李渊之死,工事告停”[3]。至于该文中提到的唐太宗“第二次作为自己晚年在长安的朝寝之所”的营作,没有提出更多的材料进行佐证。但是大明宫究竟是初建于贞观八年或九年还是龙朔二年(652)?这2种说法相差达27年,相当于大明宫存世时间的1/10,因此必须论证清楚。

二、有关大明宫初建时日的2条值得重视的材料

我们认为,解决大明宫初建时日的问题,有2条值得重视的材料:

第一,《唐会要》提供的史料。虽然《唐会要》成书于宋初建隆二年(961),晚于《元和郡县图志》百余年。但《唐会要》的前半部是依据苏冕四十卷的《会要》而写成,《会要》早于《元和郡县图志》的成书年代,且苏氏乃一家大儒,“聚书至二万卷……至今言苏氏书,次于集贤秘阁焉”[4]。苏冕所写书的权威性被当时人所承认,因此《唐会要》的材料是最具可靠性的。

《唐会要》卷三十关于大明宫初建一事的记载是:“贞观八年十月,营永安宫。至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公卿百僚争以私财助役。至龙朔二年,高宗患风痹,以宫(太极宫)内湫湿,乃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5]

为太上皇营建新宫之事曾议论了许久,贞观六年(632)时为监察御史的马周便已尖锐地提出,太上皇住所地势低洼而湿热难耐,改善此住所事涉大孝。他上疏指出:“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4]

贞观八年(634)十月最后决定另建可以避暑的新宫。《新唐书?太宗纪》中有记载,贞观八年“十月,作永安宫”[6]。《唐会要》中更加明确地提到,此宫殿是由3个月前开始营作的永安宫改名为大明宫。《新唐书?地理志》里也有详细记载:“大明宫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长千八百步,广千八十步,曰东内,本永安宫,贞观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高宗以风痹,厌西内湫湿,龙朔二年始大兴葺,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曰含元宫,长安元年复曰大明宫。”[6]

贞观八、九年的兴作,具体情况记载无多,所以大明宫初建的这一段历史容易被忽略。但如果认为,唐太宗时大明宫施工时日无多,工程不会有多少进展,这样看问题应当是小觑了隋唐之际惊人的工程能力。如隋文帝建新都,开皇二年六月丙申(582年7月29日)下诏,到翌年三月丙辰(583年4月15日)隋文帝“入新都”,下诏不满9个月,总共只有262天,这座占地81平方公里的新都就建成了,大兴城即长安城开始启用。还有隋炀帝大业元年(605)三月丁未下诏建东都,“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成”[7],也不过10个月就建成了另一个陪都。“隋室造殿,楹栋宏壮”[4],洛阳宫殿的壮丽让后来的秦王李世民惊叹。武德四年(621)他平洛阳后,“恶其侈靡”[4],“层楼广殿,皆令撤毁”[4],可见时日虽无多,但是工程质量还是能够保证的。这其中的皇城——整个中央机构办公衙门的建设,由裴矩负责,“职修府省,九旬而就”[7],仅仅花费3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工。按照当时这样惊人的城市建设速度,从“贞观八年十月,营永安宫”开始,即使到贞观九年(635)五月唐高祖去世,历时7个月,大明宫的营造工程一定“会有大的进展”,所以在讨论大明宫初建问题时不能忽略贞观年间实施的工程,此其一。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拓展型课堂教学 下一篇: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分析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