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不平物之情 法不容奸大道行

时间:2022-02-10 01:40:45

2009年5月7日晚,25岁的谭卓在杭州市文二路南都德嘉西区门口走斑马线时,被胡某驾驶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悲剧发生后,社会舆论反响强烈,目击者纷纷通过网络等途径声讨肇事者。杭州当地一个网络论坛出现一个题为“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的帖子,并附有现场照片,引来大批网民发表对飙车族的留言,网民们愤怒声讨“跑车族”无视行人安全,在市区道路飙车的行为。《炫富仇富: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一文,即是围绕此事展开的议论。

按照作者的话说,目前有一种社会现象:“凡好车出事,往往会出现很大的麻烦。宝马麻烦最大,其次是奔驰和凌志……”。他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仇富”心理――“不止仇富,而且仇官,凡是富且贵者,都在被仇之列”。至于“仇富”的原因,作者认为,“不是富贵本身,而是富贵背后的不公。就像赛跑一样,如果起跑线一致,跑道一样,失败者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认账。但如果他们发现有人中间坐了一段车,或者吃了兴奋剂,那就不一样了。”此外,作者认为,“炫富”也是导致“仇富”心理的重要因素,“这种炫耀,使民众的仇富仇官心理更加激化,激化到只要碰上好车,就一律侧目而视”。作者进而将“炫富”与“仇富”比喻为一道社会鸿沟,提醒我们“不能不重视”。那么,如何“使这种社会的鸿沟被削平一点”呢?作者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且不论广大网民对肇事者群起而攻之的行为与“仇富”心理有无直接关联,也不论“碰上好车,就一律侧目而视”的情形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是将目光移向作者所开具的“药方”,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作者的“药方”虽然提到“制度上应突出公平二字”,但是点到为止,语焉未详。之后,他将大量笔墨集中在基于道德层面的对个人的属望和要求上:一是已经富起来的人要“尽可能保持低调,不要以富贵骄人”;二是“先富起来的人要对社会有所回馈,对弱势有所帮助”。应当说,作者的属望和要求是合乎情理的,他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高消费(特别是高消费后又炫耀)行为的憎恶和均贫富的朴素愿望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仅凭这个方子很难消除“社会鸿沟”,相反,还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如同作者所说,民众“仇”的不是那些“起跑线一致,跑道一样”的富人,而是那些“中间坐了一段车、或者吃了兴奋剂”的富人,前者是正当致富,后者是不正当致富。而不正当致富者,特别是那些贪腐致富的某些人(大都很低调),是绝对不可能将自己的非法所得拿出来,去扶助弱者的,也就是说,作者的方子治不了他们的病。至于那些正当致富的企业或企业家(包括民营企业家),不消作者说,早已是“对社会有所回馈,对弱势有所帮助”的主力军了,各种捐赠几成常态,有些企业甚至成为地方上一些贪官揩油的对象,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药方”不但无助于“削平”仇富心理,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贪腐,引发更大的不公。

因此,最有效的“药方”不是规劝贪官、奸商们去做善事――靠良心发现而痛改前非的个案实在太少,也不是通过均贫富达到某种平衡,而是进一步健全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堵塞各种漏洞,铲除贪官、奸商滋生的土壤,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附原文章:

炫富仇富: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张鸣

杭州出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个开跑车的年轻人,撞死了一个属于浙江大学的路人。跑车、富家子和浙大学生,这几个带有刺激意味的符号,已经足以掀动一场网络风潮。接着,又有传说,撞死人的富家子,出事之后,有说有笑。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凡好车出事,往往会出现很大的麻烦。宝马麻烦最大,其次是奔驰和凌志,网上经常会爆出宝马男或者宝马女的劣迹,大多都是交通事故,甚至是一些轻微的刮蹭。而激起网民愤怒的,无一例外是刮蹭者骄横的态度。即使没有事故,好车被人划痕、扎胎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已然出现了一条很深的鸿沟。所谓的好车,仅仅是鸿沟的象征,代表着有权有钱的人。而这样的人,则被那些开不起好车的人、挤公车的人、只能用两脚走路的人所嫉视。这种现象,被一些人说成是仇富。

我们现在的社会,的确存在仇富的现象,不止仇富,而且仇官,凡是富且贵者,都在被仇之列。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责怪发出仇恨的弱势一方,意义其实不大。嫉妒心人人有之,任何社会都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适度的嫉妒也是一种促人上进的动力。当然,恶性的嫉妒容易导致绝望,绝望是毁灭的源头,一旦嫉妒变成了绝望、愤怒,就可能产生“与汝皆亡”的冲动。

一般来说,产生这种恶性嫉妒的原因,不是富贵本身,而是富贵背后的不公。就像赛跑一样,如果起跑线一致,跑道一样,失败者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认账。但如果他们发现有人中间坐了一段车,或者吃了兴奋剂,那就不一样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转型时期,富贵背后的不公是大量存在的。民众中关于这种不公的认知,具有传染性,很快会殃及所有富贵人,无论这些人的发迹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的问题。

跟仇富仇官现象并存的是,炫富、炫贵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也相当普遍,有钱要臭显摆,有权有势更要臭显摆,甚至通过特殊渠道拿到一张稀有的门票,都会拿出来显摆。开跑车在城里飙车,就是炫耀之一种。这种炫耀,使民众的仇富仇官心理更加激化,激化到只要碰上好车,就一律侧目而视。

因此,要想使这种社会的鸿沟被削平一点,当然最要紧的,是尽量在制度上突出公平二字,免得不公平戕害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已经富起来的人,握有权势之人,要尽可能保持低调,不要以富贵骄人,同时也要教育子弟不要以富贵骄人。更重要的是,先富贵起来的人要对社会有所回馈,对弱势有所帮助。在历史上,中国社会一向是士大夫和农民并存,士大夫握有政治和文化权力,也大体上过得比农民富足、体面。但是,凡是士大夫,都有义务为社会做公益,不仅要张罗修桥铺路、兴修水利,而且要担负救难济贫的责任,通过这种行为,赢得社会的尊重。凡是不做公益的富人,都不被列入乡绅的行列,为乡里所不齿。现在的社会,虽然说富贵者也有积极参与公益之辈,但是,总的说来,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权者而言,公益心还是相当淡薄,利用权力为自家造福劲头大,为民造福的心气小。

社会有贫富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出现不仅物质而且心理上的社会鸿沟,却非国家社会之福,尤其非富贵者之福。若要填平鸿沟,需要出大力气的,还是强势的一方。强势的一方不作为,最后遭殃的,还是他们自己。

(文章来源:2009年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打造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南方之强” 下一篇:版图与秤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