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南方之强”

时间:2022-08-01 12:39:52

打造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南方之强”

我热爱新闻工作。学新闻,干新闻,现在又教新闻;并希望自己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十几年在“国台办”的实践历练及在工作中广泛结识的两岸新闻界的朋友,转化为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办出特色的资源。――张铭清

2007年4月,张铭清教授出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一职,海内外传媒业界和学术界都在关注他如何带领刚刚创立的新学院发展壮大、办出特色。带着这个问号,日前我们访问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

新闻有缘人

记者:您的新闻阅历很丰富,从事过新闻实践,担任过领导职务,在您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后许多单位都争相礼聘您,为什么您单单选择了厦门大学?

张铭清:这些都与我和厦大新闻教育的缘分有关。首先,我热爱厦大,20多年前,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到人民日报福建记者站工作,我就很关注厦大。厦大是我敬仰的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大学,又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我到国务院台办工作。由于厦门特殊的对台工作的区位优势,厦大也成为我时常关注的学校。其次,与我的“职业病”有关。我热爱新闻工作。学新闻,干新闻,现在又教新闻;并希望自己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十几年在“国台办”的实践历练及在工作中广泛结识的两岸新闻界的朋友,转化为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办出特色的资源。

记者:大家从您的平时言谈中,都感觉到您对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胸有成竹,能不能借此机会系统谈谈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

张铭清:厦门大学的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就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几十年来,厦大新闻教育就一直跟随时代的变化发展。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打造“面向海洋,亚洲著名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

这里面有三层意思:一是“面向海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应该立足在中国现实的土地上,面向海洋,近观台湾海峡,远眺太平洋,争取民族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我们的发展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的话,我们现在应该过河水,走向海洋。二是“现代化”。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培养社会望者的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跟上时代,还要有前瞻性。我们将接受新媒体的挑战,走媒体融合的路,着眼于培养有全球化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三是“亚洲著名”,厦门大学素有“南方之强”的美誉,作为厦门大学的一个学院,我们也一定要成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南方之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的南方之强题中应有之意当是“亚洲著名”。

“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个转变”

记者: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学院在具体建设中采取哪些举措?

张铭清:我们在工作上坚持“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个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科建设为工作中心,以改革和开放为两轮驱动,实现“单特色向双特色,教学型向研究型,自主式向开放式”三个转变,推动全院科研、教学、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记者: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个转变”?

张铭清:“一个中心”指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我们将利用学院这个新平台,力争四年内建成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也就是说,我们将把现有的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做强做大。同时,我们还力争把学院原有的省重点学科建设社科研究基地,使我们的台湾及东南亚媒体研究再上新台阶,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两轮驱动”指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改革与开放。我们将利用建院这个契机,大力改革,积极开放。根据全球化及数字化两大世界潮流,改革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适度发展办学规模;我们将积极开放,走出去,请进来,与媒体和业界加强合作,与兄弟学院(包括台、港、澳兄弟院校)、国外同行学术单位加强交流合作。

“三个转变”指“单特色向双特色,教学型向研究型,自主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其中,最关键是第一个,也就是“单特色向双特色”的转变。我在建院时,应校报之邀写了篇就职感言,题目就是“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在国内很有特色,其中的广告教育更是特色中的特色。当然,事业要发展,单靠一个广告特色不行,我们正在全力打造另一个新的特色,这就是“台湾及东南亚媒体研究”。从地理位置看,厦大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一所重点大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厦门是全国著名侨乡,与东南亚关系密切;从建设和结构看,厦大台湾研究院、东南亚研究院都是全国实力很强的研究机构,可以给我院新特色学科很好的支持。可以说,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学科基础看,我们都具有突出“台湾及东南亚媒体研究”特色的条件。也可以说厦大聘请我出任本院院长,就有建设这个新特色学科的考虑。我相信,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新的特色学科,实现“单特色向双特色”的战略转变是可以预见的。

广告“黄埔”走向世界

记者:在打造新特色学科的同时,您打算怎样发展传统的特色学科?

张铭清:广告学专业一直是我院的亮点,我院于1983年创办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形成独特的广告教育模式。二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成为广告界的中坚力量,不少人担任媒体广告部门和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主管、广告公司的经理、高级职员等,我院广告学专业也被誉为中国广告的“黄埔军校”,可以说在广告业界和教育界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将以国际化的思路求发展传播特色学科。国际化的具体内容体现在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在科研上,我们争取与国际接轨,广告论文的质量真正实现“文章”提升到“论文”的转变;在教学上,我们将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实现“第一代厦大广告人从厦门走向中国,第二代厦大广告人从厦门走向世界”的理想。

记者:我们知道,您就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后,学院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有很大的发展,您能不能具体谈谈?

张铭清:学院成立以来,科研与学术交流都有较大的发展。单就台湾媒体研究,学院现在在研的国家社科课题就有三个,一个是部委委托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一个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项目,还有一个是国家社科基金的一般项目。另外,我们还承担了一项省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此外,还有一批其他的科研项目,经费达百万之多。我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运作与完成,我们将推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学院成立后学术交流迈上了新台阶。学院成立之际,我们就邀请了赵启正教授、童兵教授、刘长乐先生、杨澜女士、张荣恭先生举办了五场代表厦门大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南强学术讲座,开了个好头。学院成立后,我发挥自己丰富的人脉资源,推动学术交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首先,我们与复旦大学、海峡导报社共同打造了“海峡两岸新闻传播研究与交流中心”,实现强强联合,搭建了新的两岸四地新闻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另外,我院组团出访菲律宾、印尼、新加坡3国,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交换学生等合作关系,与菲律宾世界日报、印尼国际日报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我们还组团参加台湾学术会议,研讨会收获了不少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最近将出版的“第七届海峡两岸传播影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我们还与台湾世新大学、铭传大学都有了合作项目。最近,我们邀请了台湾政大钟蔚文院长前来举办南强学术讲座,并商量共同主办中华传播协会2010年会事宜。此外,我们与美国、日本、欧洲的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都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

要做这样的厦大人

记者:贵院在人才建设上有什么新举措?

张铭清:我们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们院教师队伍比较完整,结构也合理,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以及一批具有国内或国外博士学位、正在脱颖而出的年轻教师。事先提到的承担一批部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培养举措。学院还设有讲座教师,从美国聘请著名教授每年来校研究教学。为了实现国际化,我们常年聘任外籍教师在本院工作。除了引进,我们还非常重视师资培养,我们鼓励老师参加媒体的实践,参加全国各类学术活动,特别是注意把老师送到国外攻读学位接受再教育,本院的三位“海归”博士都是送到国外培养出来的,现在还有一位正在世界一流的大学攻读博士,二位老师在美国进修。

记者:当今业界竞争激烈,作为一个老新闻人,作为院长,这样的双重身份下您希望培养出什么样合格的人才?

张铭清: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培养出“厦大新闻人”、“厦大广告人”这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的核心是“人”,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不是知识贩卖所,而是人格养成之所。我希望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怀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能为社会和谐构建贡献力量。这两个品牌还具有“厦门”的特色,我们将努力把本院学生培养成真正理解新闻传播理论历史、熟练掌握当代新闻传播技能,具有宽阔社会科学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有理想能实干的新闻传播人。

链接: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1922年,厦门大学开办“新闻部”本科教育,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新闻本科教育。

1983年,厦门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建立了中国内地高校中第一个以“传播”冠名的新闻传播系,率先设置了“国际新闻”和“广告学”专业。

1995年,设立了新闻学硕士点。

2001年,设立了传播学硕士点。

2005年,获得二级学科传播学博士点学位授予权,与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形成了能培养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新闻传播教育体系。

2007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成立,张铭清教授出任院长一职。

上一篇:网络时代的媒介伤害 下一篇:物之不平物之情 法不容奸大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