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

时间:2022-02-09 08:16:12

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

摘要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小学科学兴趣激发

学习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例如:在教《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我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黄豆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摸,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科学,热爱大科学”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兴趣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的机会,结合科学教学,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科学,热爱大科学”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科学博物馆、动物园、苗圃、生态公园、科研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传递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探求大科学奥妙的兴趣。

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的确这样,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但是当你把孩子们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科学中去学习植物知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配合少先队“美化校园”的活动,及劳动课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栽花种菜,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询问园丁,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以后,他们不管到公园去,还是到田野去,或是在少儿营地活动时,都会注意观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主动学习有关植物知识。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科学真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小昆虫;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杠杆、滑轮、轮轴在工作;在公路上、铁路上,斜面、惯性、热胀冷缩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大科学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科学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科学、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以它先进的表现方式,独有的显现特点,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这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模拟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的情景:展示河的上游、中游、下游两岸的地形特点和河中岩石大小、棱角的各异;展示河的上游沟壑纵横的群山和支离破碎的绝壁;展示咆哮奔腾的江河水夹杂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皮逐流、互相摩擦碰撞。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讨论探索:“为什么上、中、下游的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他们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研发材料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分析、推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从而轻松地探究出卵石形成的秘密。又如《地震》一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在发生“汶川”地震时,房倒屋塌,桥梁断裂,道路扭曲、山体滑坡……这一切震撼着学生的视觉、听视、受着自然的威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的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

上一篇:问题空间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电气安全管理的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