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传达

时间:2022-02-09 04:43:33

试论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传达

摘 要:构成意识主要指体现构成学意义的自觉性,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两个方面。平面设计绝不仅仅是平面视觉造型的技能铺陈,更重要的是设计者构成意识的有效传达,非常讲究创新。构成注重把现实中可能比较枯燥的东西变得非常有序,倾向于思维的明晰,构成意识的唤醒与强化是平面设计传达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构成意识 平面设计 自觉

构成学要求我们在认知中研究如何创造形象,揭示形与形之间的有机联系。[1]它的意义在于运用造型领域中最基本的点、线、面作为造型元素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的理性的分析,从中提取客观事物的本质要素,并在形式美法则引导下,对这些要素进行重新结构、整合,创造一个具有全新理念的新形象。[2]构成意识主要指体现上述构成学意义的自觉性,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两个方面。构成意识是设计的重要因素,它的强烈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作品设计的成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构成意识的成功传达,会使观者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更能理解感受寻常事物中美的形式。本文主要以构成意识的创新性为切入点,具体探究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有效传达。

一、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创新性

平面设计是写实造型转换到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的构成,换而言之它是基础绘画到设计的平面视觉传达。构成意识首先要强调它的创新性,笔者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平面设计绝不仅仅是平面视觉造型的技能铺陈,更重要的是设计者思维的展示,非常讲究创新。创新性最基础的东西就是要打破传统,拓展传统中的一些固定模式。[3]

以毛溪的《平面构成》为例,就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创新性浸润而言,作者是成功的,其书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强烈的。它使用大量当代最新鲜的图像和设计资料,用最直观的方式证明构成对于设计的核心和基础作用。但笔者觉得除此以外,更值得寻味的是此书无处不在的创新性。例如,它把对开的两页展现为同一个面,平展后两页变成一个非常完整的画面,不是传统的单页呈现模式。排版上也非常注意构成形式,对开两页的页码都是连在一起写在篇首。这种新颖做法的直观结果是,平素书籍设计中本不起眼的页码,由于注入了强烈的构成意识,进而出人意料地构成了本书的一个亮点。页码实际成为一个提示,让观者一下体会到,有些东西可以做得不一样。

二、设计者本身具有强烈的构成意识是构成意识传达的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旨趣在于充分运用点、线、面的造型要素,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形式美法则对形态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组合形式。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演等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以引导作用。

同样以毛溪《平面构成》为例,品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图象和文字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排列,而是通过强烈的构成意识来完成。点线面在这本书中被充分地运用起来,充分体现了作者或设计者在做书的时候,构成意识深入到了他的根本。让观者感到构成学不枯燥,不是纯粹的理论学科,而是应用性极强。众所周知,构成学之所以能成为平面设计的要件之一,是因为它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能培养有序思维方式,养成预想和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法,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感染能力,拓展思维。但是,它的上述价值为何常被忽略或很难让观者真正切身体会到呢?重要原因在于,传达媒介本身往往缺失强烈的构成意识,同时传达方式流于僵化枯燥抽象,构成意识传达的感染力自然大打折扣。毛溪《平面构成》一书通过强烈的构成意识和生动的作品式展现,使构成意识的传达效果得到了极大改观。

三、平面设计构成意识的有效传达

构成注重把现实中可能比较枯燥的东西变得非常有序,倾向于思维的明晰,构成意识的唤醒与强化是平面设计传达成效的关键。长期以来的实际状况是,我国平面设计大多呈现简单模仿状态,设计内涵中至关重要的构成意识难觅踪影,其传达效果的兑现是差强人意的。究其个中缘由,技能的熟练掌握及运用固然必要,而构成意识的有效传达更是根本。那么,如何有效传达平面设计的构成意识呢?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其一,设计者应强调非规律性骨骼的运用。时代氛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平面设计构成意识传达方式抉择的基点。规律性骨骼是平面设计诸要素中的传统重点,如重复、渐变、发射、近似等。在早些年,设计意识不太浓郁的时代环境中,强调常规秩序化是非常必要的。但现今的实际状况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无处不充满设计,当下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可谓是在设计气场中长大的一代,而强大电脑制作技术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时过境迁,若再拘囿于传统的传达模式,受众会觉得枯燥无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设计中,非规律骨骼已然大行其道。若忽视其传达效应,势必导致平面设计作品难与实践接轨,而这恰是依存于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之大忌。因此,笔者认为,构成意识传达中规律性骨骼的运用虽有一定必要性,但过分强调之只能限于枯燥的模式且与现实渐行渐远。通过生活发现、解析经典绘画构成等路径,笔者认为构成意识的传达重心更应倾向非规律性骨骼的运用,在平面设计别要强调打散秩序及构成,大胆创新。因为,成熟的艺术作品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结合”,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联系”,才使作品显得丰富多样而又简洁明快。[4]笔者认为,即便在渐变等规律性骨骼的运用中,设计者也应凸显自然谱写状态以寻求“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范式传达,进而在创新中求快乐且深刻领悟设计实践中的生存之道。

其二,引进生活真实状态,加强主题式传达。如四幅系列作品《9.11事件》,第一幅以点元素为血迹,第二幅以线元素为双子塔,第三幅以图底反转的面元素呈现,布什为白,拉登为黑,第四幅点线面元素结合,铺陈飞机穿越双子塔及爆炸碎片。效果醒目深刻,手法单纯,主题鲜明。在平面设计构成意识传达中,设计者大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零散的范式化的传达,或可更倾向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采集素材,以鲜明的主题呈系列展示。如一设计者以近似手法将咏春拳招数设计在一起,观者深刻印象。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若注重系列感和整体感,也能进一步凸显主题性。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是,设计者增强了创作动力且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更关键的是,设计者的构成意识在创作中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总之,平面设计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式,它主要包括设计语言和构成意识等方面,[5]而构成意识的有效传达更是重中之重。笔者坚定于构成意识的唤醒与强化,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以后做什么东西可能都有自觉设计意识在里面,始终想设计,包括完成最基础的东西。当设计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它就会不断地延伸,从方方面面流露出来,真正地化为了实用。

参考文献:

[1] 吴飞飞.构成学艺术的现代设计教学探讨[J].装饰,2004(10).

[2] 徐.构成与室内设计[J].室内设计,2007(1).

[3] 张建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教学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003(2).

[4] (美)阿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3-14.

[5] 毛溪.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3.

上一篇:GIS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浅析 下一篇: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当今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