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

时间:2022-02-09 08:31:51

秋已至,雨淋漓,独坐窗前,寥落心中原想蕴藉一阕秋章。随手捻起一支旧词牌,刚填到“恰单衣试酒,迢迢匹马问去”,不合平仄漫天铺陈的情绪,久久未能驯服。搁笔处,听窗外一帘遐想。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借你一阕江南意象吧。这江北,高崖峻寂,青山隐隐,漫天是雨;这洛河,秋枫十里,碧水迢迢,一步一桥;这八月已仲,店肆林立,商贾如云的洛阳城,合该金风消夏,收卷雨帘,“天津晓月”。

恍然想起历史中的细节,洛阳有座桥与月有关。

古人煞是浪漫,仰望天空浩淼银河,便将洛水比作天河。洛城正对天帝的居所“紫薇宫”,通过紫薇宫朝圣的路上有个渡口,便是洛河。隋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下令营建东都,在汉魏故城以西另建新城,新城南跨洛河,面朝伊阙,两岸酒楼舞榭,处处笙歌。于是,一千四百零四年前的那个仲秋,精通风水天象的杨素和宇文恺设计了一座浮桥,取名天津桥。

历史的惊鸿潋滟之处,在于人们每一次不经意的顿首和回眸,都不能捕捉住时光和岁月亘古的节点。天津桥建成了,隋朝却短命。杨广和他的臣民梦寐以求的天河渡口,被瓦岗军李密一把火烧个精光。彼时血染洛河,火光冲天,战马嘶嚎,而明月清辉,岿然如故。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在桥上吟着诗,盛唐来临。唐玄宗开元年间,他下令在天津桥遗址上重建石桥,又称洛阳桥。大唐气魄,冠绝天下,洛阳桥布局宏大,格调不俗。晓月高挂天空,两岸垂柳如烟,桥下波光粼粼,四周风光旖旎,城东十里白马寺晨钟声声入耳,遂使“天津晓月”成为“洛阳景”中最静谧的风景,引来无数墨客骚人,一时间登桥赏月堪为经典。站在那桥上,与不同时空的风云激荡,人文渊薮,古迹遗存,文化精粹神交悠游,怀着一颗朝圣凭古的虔诚之心,徒步丈量桥上每一个转折和起伏,走遍每一处栏杆,膜拜每一方石砖。古书中的辉煌,往日里的沉浮,诗词里的盛衰,明月中清幽,忽然全部汩汩而来,落入心间,一心跳脱,通体舒泰。

沿着历史的脉络,这座石桥的辉煌只余下一个寥廓的背影。可怜自宋以后,多遭战火天灾,历经毁建,最后一场大火里,断桥残垣,湮灭于河床。在曾经冠盖云集车马鼎盛的桥上,在岸边坎坷蹭蹬遗珠遍地的车辙里,却留下了风流涌动的斑驳痕迹。到了近代,军阀吴佩孚颇有文人情怀,又在故址上建起了新的洛阳桥,于今日尚存断桥,任人凭吊。

“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如今洛河、伊水、涧河、廛河之上所建诸桥远超二十四座,每一座桥都值得驻足。走遍每一座桥,品赏每一处月,是一种勇气的践行,是一种崇敬的流露,历史之外的波澜壮阔,山水胜景,从来只是从属于那些细心关注历史、品味历史的人。亘古磨圆的棱角,勒石建桥的甘苦,不是为了一时虚名,也不为妄图胜天的自得。与历史的演替、文明的进步相比,固然千锤百炼,化作齑粉,也不若一步一叩,走进那二十四桥的明月。

上一篇:爱国热忱需要理性表达 下一篇:从网上银行安全看网络金融安全防范